记者2月21日从雄安新区管委会了解到,雄安新区为期一个多月组织开展的“记得住乡愁专项行动计划”取得初步成果。此次专项行动把与老百姓生产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够承载集体记忆的物质载体和非物质文化记忆列为普查和保护对象,分门别类建档“存根”。截至目前,共登记不可移动遗存592处,可移动遗存345件(套)。
圈头村。新华网手绘
雄安新区遗存陆续被建档“存根”
1月初,雄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组织开展“记得住乡愁专项行动计划”,这是一次新区全域范围内的乡土文化普查登记和传承活动。此次专项行动普查涵盖方方面面:老房子、老井、老树、老磨盘、坑塘沟渠等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老物件、场所;影院、戏台、剧场、供销社、乡村卫生院、学校旧址等公共建筑;孙犁等名人故居以及孙奇逢纪念馆等乡贤文化场所;雄县佐各庄烈士墓、安新端村惨案遗址等红色遗产和一批反映近代以来新区人民不屈抗争史的遗存。另外,新区还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圈头音乐会、鹰爪翻子拳、雄州黑陶制作技艺、郭村狮子会等,所有这些承载着雄安人民共同历史记忆的遗存都将陆续被建档“存根”。
省文物局调研员刘洁介绍,从调查成果看,三县大部分村庄均有遗存分布,这些遗存是新区人民共同的历史记忆,对于雄安新区建设发展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雄州黑陶。图片自大公网
群众踊跃参与
专项行动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回应和踊跃参与,丰富了调查成果。安新县大王镇于庄村村民开办“大王记忆”公众号,为大家交流和记录历史文化提供了平台。该村村民刘卫宁说:“留住这些记忆,就是留住了我们的乡愁、我们的根。”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雄安现场组负责人李伟表示,“我们正针对不同类型的历史遗存,在规划方案中,采取不同的设计手法和控制手段,进行针对性的保护。”
与新区规划建设有效衔接
雄安新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此项工作是开放式的,不限制时间、不限制内容、不限制形式,随时发现,随时报告。新区将根据后续情况,对登记遗存及时调整补充,实现“乡愁”活态保留和传承。各类历史遗存将与新区规划建设有效衔接,承载着乡愁记忆的这些要素将得到充分尊重,新区将科学合理地予以保护与传承,延续地方历史文脉,传承乡土文明,让新区建设获得广大群众的情感与社会认同。
为雄安新区加油点z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