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开大学校长助理,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刘秉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要把握“职住融合、适度分离”的原则,解决好主导产业和相关产业如何进入并持续发展的问题。
据刘秉镰介绍,目前,中央正在抓紧制定雄安新区的总体规划以及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他告诉记者,希望尽早启动雄安新区的产业规划。
“建城市很容易,但是维持城市长期持续稳定和繁荣非常难,要做到这一点,新区必须有一个合理的主导产业,以推动城市的持续发展,并形成‘职住平衡’的产业体系。” 在刘秉镰看来,未来新区的主导产业必然是高技术产业。
刘秉镰认为,在目前国家已批复的20余个新区中,最成功的是深圳及浦东,但是,雄安新区面临和前两者不一样的时代环境,因而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深圳和浦东的开发都处在改革开放初期,享受到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推力,各种资源要素快速集聚;二是前两者沿海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外向型经济,可以享受到周边大都市经济蔓延的红利。
“在这两点上,雄安新区都不太一样,因此,雄安必须走自主发展道路。”刘秉镰表示,雄安新区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产业规划,“中央提出了雄安要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定位,但是如果新区完全依靠北京疏解来的产业是很难发展好的。”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对此表示,雄安新区的产业定位一定是能积极吸纳、集聚创新要素资源,代表未来产业发展方向,产业前后关联度高,有利于京津冀增长、动能转换的高端产业。
“以高端制造为先导培育创新生态系统,进而打造高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应该是未来雄安新区的产业选择。”黄群慧认为,这种产业体系的构建关键是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育不仅仅是产业本身的发展,还通过加快制度创新、完善创新创业环境,积极吸纳集聚京津及全国创新要素,打造优良创新生态系统。”
黄群慧认为,在产业和城市空间布局上,雄安新区要在探索人口与经济密集优化开发模式上做出示范,要符合现代绿色智慧城市的定位要求。“雄安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产业区域和生活区域合理布局,在开发建设中,注重人口产业集聚和基础设施、社会公共服务的协同推进,实现职住平衡、产城融合的和谐发展。”
对此,刘秉镰向记者表示,国内新区建设过程中产业区与居民区胶着的情况也曾发生,因而导致新区建设出现问题。“产业区与居民区过度分离,居民就必须来回奔波;完全在一起了,城市的形态就不好。”
黄群慧认为,从产业成长和城市发展动力的角度来划分,未来雄安的发展将有三个阶段,一是通过行政手段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转移初创阶段,该阶段产业成长和城市发展动力来自于行政推动,预计会延续到2020年之后;二是雄安产业成长从行政推进逐渐转向自我发展的转型换挡阶段,雄安产业成长和城市发展行政力逐渐弱化,新的市场化动力和城市自生能力逐渐培育形成,这一阶段预计需要三年多时间;三是雄安产业和城市发展主要依靠市场化力量,在竞争中自我发展的创新发展阶段,“如果转移初创和转型换挡这两个阶段实施的比较成功,预计雄安会在2025年步入自我发展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