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承担着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的“千年大计”。而医疗是这种疏解的重要内容之一。
对于医疗来讲,疏解包括两方面含义:一个是将当前集中在北京的医疗人口进行疏解,一个是将实时涌向北京的医疗人口进行疏解。
作为首都副中心的雄安新区,在医疗上还存在哪些缺口,北京在医疗资源上为其带来了哪些福利?
受益于京津冀一体化
时间往回倒至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一时间,北京一大波医疗政策福利源源不断地涌向雄安新区。
其中,国家卫生计生委就明确将主要发挥委属(管)医院的组织和协调工作,支持在雄安新区设立分院,加快人才培养步伐,帮助雄安新区补齐医疗卫生服务短板。
目前来看,除了在政策层面对雄安进行医疗支持外,北京各大医院在对雄安具体的医疗建设上仍处在规划中,包括分院、养老和康复中心、医学中心的建设。
不过,在此前一直推进的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雄安新区所在的保定市已经受益颇多。据《北京日报》披露,近年来,保定市全面对接首都医疗资源,截至目前,该市59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与京津冀79家医疗机构和科研院所,开展的近130个合作项目逐一落地。
河北省当地的首个市级紧急医疗救助中心也落地在保定。保定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在原急救中心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呼叫受理、急救指挥、信息汇集、医疗协调、应急咨询、网络管理、快速诊断、紧急救治、人员储备、技术培训以及生化核事件应急处理能力。
技术支持为先
受益于京津冀一体化,雄安新区在设立之初医疗服务水平就远高于周边地区。
5月,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划与信息司司长侯岩带队到雄安新区,调研卫生与健康规划建设工作时指出,将做好委属(管)医院的组织和协调工作,支持在雄安新区设立分院。要按照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规划要求,推动“一院一市”合作尽快落地。
同样在5月份,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克志,省委副书记、省长许勤,与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一行就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对接座谈,北京大学表示将发挥医疗资源优势,在雄安新区建立学科齐全,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医疗服务于一体的一流医学中心。
不过,在确定设立雄安新区至今的4个月多时间里,北京对雄安医疗方面的支持多属于技术支持。
以北京中医医院为例,院长刘清泉6月5日率团来到雄安新区腹地容城,与容城县人民医院签署技术合作协议,成为北京与雄安新区第一家技术合作医院。
根据协议,北京中医医院专家将定期、不定期到容城县人民医院坐诊、义诊、查房、讲座和组织培训。免费吸纳容城县人民医院进修人员参与北京中医医院相关课题研究。同时,建立双向转诊机制,为容城县人民医院疑难转诊患者开通“绿色通道”。
此外,北京友谊医院等两家医院正在雄安新区开展医联体试点。
建分院+配套制度
随着雄安新区建设的逐步推进,对其医疗建设的支持思路也日渐清晰——由前期的技术支持到建分院、医学中心,再到配套设施、制度的跟进。
7月10日,适逢雄安新区设立百日之际,中日友好医院王辰院长、周军书记一行调研雄安新区,调研中王辰表示中日友好医院期望在国家发展战略布局下,寻找新的发展定位,主动对接新区建设需求,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在专科医联体、远程医疗、科研合作、新体制医院筹建、医学培训等方面以实际行动呼应新区建设。
而这一点,在新近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华北医院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8月6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大学华北医院揭牌仪式暨合作推进会在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举行,标志着中国科学院大学华北医院正式成立。
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是距雄安新区最近的一所三级甲等医院,承担着包括雄安新区在内周边地区约300万人口的医疗救治任务。其心内科、肿瘤科、普外科为河北省重点发展学科。
新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华北医院的关键任务,就是借助中国科学院大学和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资源,为雄安新区周边提供医疗服务。
健康界查阅资料发现,8月17日,北京与河北政府签署的《关于共同推进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战略合作协议》显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也将加入这一阵营,将于不久之后在雄安开设分院。
除上述项目纷纷落地雄安外,一系列配套措施也在有条不絮地推进。
其中,北京妇产医院、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北京市卫生计生监督所,3所卫生机构也相继开始为雄安新区相关机构提供对口支持。双方共同加快社会保险跨区域转移对接,积极推进异地就医即时结算以及医疗机构临床检验结果互认、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共享,完善养老保障服务体系。
此外,在人才培养交流上,依托京冀“双百”互派干部挂职机制,建立常态化人才交流合作平台,结合雄安新区需求,适时安排北京市有关部门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到新区挂职或任职。安排雄安新区管理人员来京培训学习,支持双方人力资源资格互认和自由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