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健淇 山东企业商会秘书长
近十年来,我的春节除夕之夜,就好比一场“短跑冲刺”,紧张而刺激,有时还有一种莫名的焦虑。这就是在短短五六个小时内,要编写不同于大家的“原创拜年祝福短信”,发给手机通讯录里两千多位亲朋好友贵人故交,其中还有一些尚未谋面的领导老师伙伴等等。
如何写,写什么,如何从海量信息中脱颖而出,令人过目难忘?对于长期从事文字工作的我来说,这也是一种“功课”和“专属”考验。
我“复盘”了近六年来的春节拜年短信(或文章),发现都和家乡有着密切联系,这也是我创作的“根源”和“土壤”,更是创作的“诀窍”和“秘密”。整理出来这几年的拜年短信,就是一篇具有时间线的“返乡笔记”。
2015年春节:家国同构
从2015年除夕,我开始以“春节原创感悟体”,进行了“创作”。那年的原创是:乡村中国,家国同构,和谐共处,相融共生。
2015年春节,我集中走访了五个乡村祠堂。分别是高氏祠堂、陈氏祠堂、田氏祠堂、彭李家祠堂。那段时间,重建、翻新、修缮家族祠堂,为祖先墓地立碑,修家族碟谱,成为一时风气。宗亲观念在经济条件改善情况下,得到了发扬光大。与此同时,大大小小的寺庙建设,成为家乡又一重要的风景。多则上亿,少则几万,全是众筹而来。大的寺庙成为景点,客观上拉动了旅游经济。每年大年初一,寺庙香客云集,人满为患,交通堵塞。
祠堂代表着家族的姓氏起源、繁衍生息、家文化传承(家规、家训、家风),但传统姓氏文化中,也有男尊女卑的旧观点。如今的家族碟谱上,开始增加女孩的名字,不能不说是一种变革和与时俱进。通过家族集资60多万建设的高氏祠堂上的对联描述了嘉祥高氏的起源:脉延颛顼,世系高阳,祖德宗功,历百世而不泯;溯源德州,移徒嘉祥,子孝孙贤,亘万古以长青。我还专门查找了明清一些典籍和史志,为我的家族“入仕榜样”明代兵部右侍郎、凤阳总督高斗光,写了一篇个人传记。
家乡的佛教多是净土宗、天台宗,通过念佛达到往生净土的目的。除了少数专职的寺庙主持外,其他多是皈依的居士。在家乡,我还没有见过道教人士。信仰有时不要复杂,越简单越好。
乡村的政权代表,是基层党组织(党支部)、村委会,是党和国家的政策执行者、实施者、引领者;宗权代表,是乡村家族利益的代表,也是乡规民约、道德伦理的维护者、监督者、调解者;信仰文化的代表,是有宗教信仰,德高望重的人,对慰藉心灵、惩恶扬善给予了精神动力。乡村的这些力量,各自发挥着作用,又相互依存,构成了乡村社会治理的基础。
2017年春节:人气即年味
2016的春节,小女儿不到一周岁,在北京过的春节。2017年春节,由于两年没有回老家,感慨变化很大,我编写的原创感悟,直白、大实话,感觉是最没有文采的一次。那次写到:村依旧,人已变。孩子忽然多了,高寿老人常见了,年轻人都打工创业了,收入改变着乡村。幸福无乡愁,人气即年味。
二十年前,村村有小学,镇镇有初中,全县三所高中;而最近五年,七八个村有一所小学,全县只有一所公办高中了;一些学校改成了敬老院,因为适龄儿童少了。2016年,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对于一些不敢生、怕超生罚款的村民,得到“压力释放”,以前生两个女孩或生两个男孩的,开始“冒险”尝试着生三胎。
中年群体有所为、有所成,才能使得少有所乐、少有所教,以及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家有三件红喜事,分别是结婚、喜面、庆寿。庆寿又分为三个年龄点,分别是66岁、73岁和80岁。一般66吃块肉、73窜一窜(吃鱼)。起初,简单的家庭小聚,慢慢衍变成全部亲朋好友的“集体贺寿”,有的家庭还借机攀比、炫耀,成为继结婚后第二大家庭“仪式化消费”。随着国家出台八项规定,县城和公务人员不再大规模庆寿,不准相互送礼收礼,农村的铺张浪费、攀比之风也得到了遏制。
忽如一夜春风来,儿孙绕膝享天伦。孩子多了,三五成群,叽叽喳喳,放烟花、鞭炮的多了,感觉整个村子都有了生机、有了人气,这是鸡年春节最大的印象,也是最幸福的年味。
2018年春节:
收入改变乡村气质
2018年的春节感悟,是在2017年基础上修改的:村里孩子多了,车多了,庆寿的老人多了,大学生常见了,村里有创业的了,收入改变乡村气质。年味在变,幸福不同,乡愁不惧。
我的村是全镇最后一个实现路面硬化的村庄。也是从交通最落后,一跃成为全县交通最便捷的村庄之一,因为县城建设的外环路就绕着本村而过。县城规划建设中的经济开发区也位于村西侧开阔的田野中。
交通改变带来最大的变化就是车。以前村里有几辆大货车、拖拉机,货运曾是一些人的生财之道。如今,村里80%的年轻人都有了私家车,白色为主,多是三、五万的低档车。每家的房前屋后都预留出固定的“车位”。大年初二,村庄有时会出现堵车,停车位紧张。春节那几天,还会看到奥迪A6、Q7,宝马7系和丰田陆地巡洋舰等豪华车辆,那是在外经商做企业的乡亲开回家的。
车带来了便利,开车上班也让在本地打工成为趋势。村里有了石雕加工厂、木材加工厂、养殖场、农业种植大户,有了便民饭店、理发美容店、服装加工店,有了专门开挖掘机和收割机的。最早在外承办工程的、开采石材的、做电力设备的,早已成为中小型企业,有的产值过亿元,利润数千万,解决了不少村民的就业。
村民的收入从哪里来?如果以金字塔来排列的话,除去在塔尖经营企业的极少数人外,一部分人是从事所谓的创业,涉及到运输、加工、农业、个体工商户服务业等。绝大多数是打工,以往是在全国范围打工,如今回省内和本县内打工。还有一些高龄老人,享受着政府每月一百至几百元生活补助。而土地上农作物的收益,可以说微乎其微、忽略不计。
2019年春节:教育影响观念
2019年春节,是国家宏观经济和民营企业非常痛苦困难的一年。在乡村这一经济的神经末梢,还完全没有传输到,或影响力逐渐削减。当年的春节,在我的村庄感受最深刻的有三点:其一房子不仅仅是住的,更是要传几辈子的;其二寒门不难出贵子,只是要做读书人;其三人到七十古来稀,如今九十属平常。
这次的原创感悟,也在前两年的基础上修订而成:一年不见,家乡又变。路好车增多,村里有了别墅、博士和90岁老人。经济改变气质,教育影响观念。乡愁所寄,幸福不一。
前几年,村里的人热衷在县城里买房,甚至是男方找对象的必备“彩礼”之一(房子、车子、票子)。2018年开始,风向开始反转,在自己老家“宅基地”建设豪华别墅、四合院成为新标志。村里有人建设的样板别墅,用了40多万,成为全村人的谈资。房屋建设者,出发点很简单,房子是用来住的,
如果住上几辈子都不过时,那就是用来传儿孙的。还有一点,县城的高房价,交通的便利,也让在家建高档房屋成为选择。
2019年春节,对我触动最大的是,村里已经有五位读博士的学生了。这在十年前,是想也不敢想象的。富和贵,在几千年的农耕文明社会中,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人人向往大富大贵,但如果二选一的话,人们多数选择贵。读书无用论,曾经在九十年代影响过乡村,但每年全县的高考状元,谁考取的北大清华港大,依然是全县舆论的焦点。山东高考分数极高,对于多数学子,本科考不上理想的双一流、985、211高校,但一些知名高校的硕士、博士名单中,都能找到来自本县籍贯的学生。
2018年,我所在的县,有了第一个副国级领导人。加之一位空军中将,一位国家部委的副部长,几位少将,都成为县里人值得骄傲的事情。我所在村,有在公安、法院系统的,有在市里和省城的公务员,穿公家衣,吃公家饭,学而优则仕,成为村民羡慕的对象。
虽然,社会上有“寒门难再出贵子”一说,但寒门唯有读书,才最有可能改变命运。以前,普通初中中专就能包分配,现在本科硕士就业都难的情况下,就出现了读博士的现象。创业成就了极少数人,无法复制;但教育,还是目前多数农家人唯一的且最公平的选择。
另一个值得我欣慰的是,我的爷爷今年92岁,奶奶87岁。身体硬朗,精神矍铄。而村上90多岁的老人,也有七八位了。只是一位邻居老奶奶,活到99岁,没有超过百岁。我相信,村上出现百岁老人的记录,会很快实现。
2020年春节:
疫情下的“逃离”
2020年春节,是最不同的一年。这一年在家乡共呆了三天,分别是二十九、三十、初一。初二恐怕居住地“疫情防控”,就匆忙地离开家乡,回到了“工作居住地”。
也就是这一年,我没有再创作“短信”,而是开始在微信公众号上写文章,那次写的标题是“写给新春,写给您”。
我总结了三个感受:一是回家之艰,由于高速公路有雾的原因被封,只能走国道、省道、县道,遇到堵车的地点,还要绕行乡道、村道、田间生产路。把原本需要六七个小时的车程,加之中间休息一晚,硬是拉长了两天。
二是疫情之忧。这个时间节点,对于其他省份来说,按照现代的防疫模式,恰恰是挑战几千年春节“走亲访友、阖家团圆”的传统。春节,被称之大年。生命,也谓之人命关天。观念、传统、价值、生死观,在重大时刻,特定环境下,都会面临着抉择。权衡利弊,轻重缓急,进行舍弃。
三是祝福之疲。像我有7000多微信好友、5000多电话通讯录,即使其中10%也近1000多人。春节祝福已经成为了一个“浩瀚工程”。如果不能写出精彩短信的话,索性就写篇文章,体现出自己的不同来,算是给大家一个原创文章的“拜年祝福”吧。
2020年春节回家,感慨最深的是人在天气面前依然存在无力感。大雾天气、雾霾天气,让我穿过村庄、集市、田野、乡镇,让我体会了慢的时光;人在疫情的面前,更要有敬畏感,敬畏生命、遵守秩序,一起自觉,成为个体自控和集体行动的社会人。
2021年春节:
不同的“期望”和“憧憬”
2021年春节,因为工作原因,我第一次在离家乡166公里的泰山脚下度过。
2020年6月15日,93岁高龄的爷爷走完了人生最后一个“鼠年”。丧事期间,我在家度过了十天,不在春节期间,再近距离地观察“乡村”,发现完全不一样。春节有一定粉饰、虚幻、浮夸的假象。平时的乡村,更加安静、沉寂,甚至落寞。
2020年中秋国庆期间,我再次回“乡村”,感觉就不一样,在外打工、工作的人有一半回来了,村里又有了“人气”,有不少村民,还把春节期间,因疫情而耽搁的“庆寿”活动,放在这个假期举行。
村庄就像一个个性格、脾气、内涵、命运都不同的人。除了我关注的变化,乡村还有很多现实矛盾和问题,诸如空心村、老龄化、留守儿童、贫富差距、娶妻难、彩礼贵、重男轻女、养老问题、民俗陋习、农产品销售难、打工挣钱难、拖欠农民工工资、环境污染、大病救助等等。
六年的原创感悟,我三次提到了乡愁,从幸福无乡愁,到乡愁不惧,到乡愁所寄。村庄的环境、条件、消费、生活、年味、人事、记忆在变,甚至价值、精神、文化、信仰在变,而乡愁没有变。
作为从村庄里走出来的人,我们既要庆幸,又要感恩;既要奋斗,还要知足;既要批判,更要建设。
2021年春节,我在原创文章《每一个新春,都有不同的“期望”和“憧憬”》中写到:今日除夕,空气里弥漫着“熟悉和相似”的味道,仿佛千年来,新春祝福,亘古不变。我则祝福您,“相处”过的人儿。每一个新春,都有不同的“期望”和“憧憬”。
2021年,祝福我的乡村,祝福我的家乡,祝福我们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