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慧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市委党校
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把精准脱贫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作出新的重大部署,为攻克贫困的难中之难和坚中之坚、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谋定了战略策略。
党建引领县域精准脱贫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过程中有着丰富的经验。党组织需要充分考虑贫困区域的实际需求,精准选择符合地区发展的团队。当前,党建引领县域精准扶贫工作已经成为一个相对成熟的脱贫形式,国内很多省市都开始开展该项工作。从各地实际工作情况看,党建促县域精准扶贫工作已然进入到决战时刻,此时扶贫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和矛盾开始显现,为此我们需要科学探讨党建引领县域精准扶贫工作,找到切实有效的途径。
党建引领县域精准扶贫工作的现状
基于我国党建引领县域精准扶贫工作实践来看,目前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易地扶贫搬迁、社会力量包干以及产业扶贫等都离不开党建扶贫。
党建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现状。从县域基础设施具体实践过程分析,党建扶贫面临着“跑项目”的窘境。各省市需要每年向县域精准扶贫方面派遣党建人员,深入到基层落实扶贫工作。党建扶贫工作团队主要的帮扶基金还是通过中央财政采取专项拨付的方式,县域层面同样需要建立一定的资金支持渠道。不过受到扶贫资源的限制,使得当前党建在县域精准扶贫中的影响力不足,无法获取充分的扶贫资源,进而限制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
党建在易地扶贫搬迁中的现状。结合县域易地扶贫搬迁具体实践看,县域不同则采取的具体做法也不一样。整体层面上,脱贫攻坚第一线是党组织重心所在,党组织具有的组织优势和政治优势均体现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通过调查研究和实情分析,要充分做到党组织和群众之间的有效联系。另外,对贫困地区需要精准选派党政领导班子,为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实的保障。
党建在社会力量包干中的现状。党建在县域精准扶贫工作中,不只是中央部委和社会企业形成的对县域进行结对帮扶,同时也存在国企对县域进行对口帮扶的情况。从帮扶具体采取的策略看,一方面有单独的操作计划、执行方式,另一方面也存在着合作协同的方式。例如在购买社会服务时,国企会加强与专业社会组织、基层党组织之间的紧密联系,一同合作推动县域扶贫工作。
党建在产业扶贫中的现状。党建引领县域精准扶贫在产业扶贫方面存在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其一,产业发展得益于党支部的引领;其二,产业为依托的区域党工委引领;其三,产业采取众筹形式的党建工作。不管是采用哪一种形式的党建引领产业扶贫,都充分体现了党组织在产业发展中的聚合力以及影响力,党建工作在当前县域精准扶贫方面展现出新的优势和方向。
党建引领县域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缺乏对党建引领县域精准扶贫工作的清晰认识
从国内党建引领县域精准扶贫工作的具体实践可以看到,当前一些地区和部门并未真正对党建引领县域精准扶贫建立正确的定位和认识。不仅如此,党建引领县域精准扶贫工作中政策无法与其他扶贫措施有效衔接,这样导致党建扶贫带来的作用不能够最大程度得到发挥。甚至导致党建引领县域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时缺乏足够的专项扶贫基金,相关的行业扶贫资金也不充足,这些都严重限制了党建扶贫工作的落实。
跑项目和抢资源问题依然存在
在一些党建引领县域精准扶贫工作中,还是面临着跑项目、抢资源等问题。由于党建扶贫资金十分有限,加之党建扶贫过程中往往制度不够合理,这样不利于资金的有效筹集,以至于跑项目、抢资源成为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面对资源问题,使得党建引领县域精准扶贫工作困难重重。
党建扶贫工作存在职能单一问题
由于当前一些地区并未对党建引领县域精准扶贫工作形成正确认识,认知的偏差使得易地扶贫搬迁时很容易受到限制。时下国内各地区在易地扶贫搬迁上存在着不同的情况,面临的问题不一,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问题居多。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国家推出一系列配套举措和政策,但这些举措和政策更多是从经济效果层面出发,至于政治层面、社会文化层面的因素则考虑较少。不可否认,近年来国内很多少数民族地区实现经济上的突飞猛进,经济发展方式有所改善,然而在当地的社会文化结构上还是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节奏,由此影响党建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
社会力量包干扶贫中存在脱钩现象
针对贫困地区,社会力量包干扶贫工作没有做好,使得具体工作时存在着脱钩情况。县域精准扶贫往往面临着相对较为薄弱的经济与社会基础,如果仅仅通过建档立卡的方式解决贫困问题,显然无法实现脱贫的可持续性,也难以达到既定的减贫目标。除此之外,社会力量包干扶贫过程中并未建立科学的制度。制度的匮乏也不利于行政资源、物质资源的科学分配,进而导致党建引领县域精准扶贫工作面临很大的束缚。
党建扶贫工作中缺乏足够的专业人才
脱贫攻坚需要做好党建工作,建立专业的人才队伍是非常关键的基础。想要实现党建引领县域精准扶贫这一目标,离不开各种专业技术人才的支持。缺乏人才的保证,则扶贫工作不能有序进行。专业人才是实现党建扶贫工作的关键,也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如果专业人才欠缺,势必导致扶贫工作矛盾与困难重重,最终对脱贫攻坚的效果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优化党建引领
县域精准扶贫工作的策略
加强党建引领县域精准扶贫工作相关体制与机制的创新
创新党建扶贫相关体制与机制,需要充分认识到党建扶贫这一着力点。通过对各种扶贫机制的整合,建立科学有效的长期规划,确保扶贫资源能够切实合理地落实到位。
这里的扶贫机制既要有专项扶贫、行业扶贫,也要有社会扶贫。与此同时,需要科学整理当前各种相关的政策联系,有效解决在党建引领县域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隔膜与矛盾。党建理应是整个党建扶贫工作当中的重点,所以从具体工作的路线分析,应当采取以党建促进扶贫,以党建促进发展和以党建促进治理的模式。在持续创新相关党建扶贫体制与机制中,还要加强对基层党组织和各种政策之间的有效衔接,使得基层党组织建设能够和社会保障政策、产业政策、金融政策结合起来。
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党建引领县域精准扶贫中的作用
立足于县域社会经济的发展,通过基层党组织建设来带动和激活整个区域的成长,使得整个县域社会保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这是当前党建引领县域精准扶贫工作的根本任务所在。
从这一任务需求看,基层党组织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基层党组织需要充分展现自身的引领作用,确保党的组织能够深入到各个方面,使得党组织的作用得到全方位发挥。不管是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还是社会组织、高校等,都应当重视基层党组织在党建引领县域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性,这样才有助于推动党建扶贫工作的顺利实施。
重视培养和提升党建引领县域扶贫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
当前,党建引领县域精准扶贫工作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党建引领扶贫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的工作能力。所以要求各地需要重视对党建扶贫工作团队的培养和提升,在选择人才时要充分考虑他们的专业背景、参与主动性、工作积极性等。
除此之外,必须加强对党建扶贫能力培养的相关机制建设,通过统一培训课程的设置和优秀的师资队伍,为党建扶贫引入专业的内容,确保党建引领县域工作人员能够获得足够的知识、经验与技能。此外,在培养和提高党建扶贫工作人员专业能力上需要引入评价机制,建立统一的评价体系,有助于客观和理性地对党建扶贫成效进行评判,进而指导当前的党建引领县域精准扶贫工作实践。
确保党建引领县域精准扶贫相关资源的公平合理分配
对党建引领县域精准扶贫工作而言,需要充分重视各种扶贫资源的合理性、公平性分配。对此,首先应当加强相关制度的不断完善,只有制度得到确立,才可以保证党建扶贫工作集中到基层党建、精准扶贫这两大重点之上;其次,在基层党建中需要重视村级党组织的建设与发展,通过村级党组织的建设与发展,可以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保证党建引领县域精准扶贫工作可以顺利进行;再次,加强对党建引领县域精准扶贫相关资源的充分利用,不仅仅是针对政府行政层面提供的资源,还要包括企业层面、社会组织层面等提供的各种资源,通过整合各种力量和资源,为日后党建引领县域精准扶贫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正确认识和理解扶贫对象的复杂性及扶贫工作的边界性
结合党建引领县域精准扶贫工作实践来看,党建扶贫既要对经济效益进行考虑,还要充分考虑政治效果、社会文化效果。县域精准扶贫区域很多都属于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这些地方有着自己的经济发展方式、社会文化特点,族群之间的生活习惯、文化理念也有区别,因此党建引领县域精准扶贫时要考虑扶贫对象的复杂性,有效解决矛盾,避免出现冲突。
例如,在易地扶贫搬迁方面,需要首先考虑的是“就近安置”原则,这一原则不只是体现出对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尊重,同时也为双方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等协商机会。通过彼此意见、想法的交流沟通,最终形成一个共识,这样就可以避免强行搬迁问题的出现。
除此之外,党建引领县域精准扶贫工作必须掌握其边界性。党建工作需要重点营造优秀的经济发展条件,避免出现过多的干预,甚至是产生职能上的错位现象。
十九大报告指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目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想要兑现这一承诺,就需要坚持以党建引领县域精准扶贫工作,以此激发党员和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确保党建扶贫工作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