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付晶中国中金财富证券有限公司
金融市场中证券公司的竞争逐渐加剧,但作为金融市场中的重要媒介,证券公司的经营发展与金融生态的关系密切。伴随数字化、信息化的推进,证券公司内部基于全面风险管理下的审计体系的建立也势在必行。为维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监管部门应重视对证券公司的审计监管,而证券公司更要加强内部审计,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下的审计体系,以保证自身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金融市场形势变化迅速,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下的内部审计还存在诸多缺陷,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公司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方法的改革
近年来,为有效管理公司经营风险,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正积极推进建设全面风险管理制度,这需要公司股东、管理层及全体职工共同参与。在公司战略制定与经营过程中,对存在的市场经济风险、信用风险、经营财务风险、法律合规风险、舆情风险、流动性经营风险等,要做到“正确辨识、谨慎判断、主动监测、有效应对”。
对审计方式的影响。常规的评估方式都是先依据规律的周期性开展评估,之后再根据评估结论进行判断,这是典型的事后评估,已经无法满足当今需求。新形势下,审计师必须在事件发生前,就对业务风险作出预测与分析,而后依据评估结论对重要事项实施重点审计,从而达到有效控制风险的目的。这使得内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重心从事后转移到了事前及事中,对审计资源的有效投入起到指导作用。
对审计范围的影响。将全面风险管理下的公司内部审计分布到经营管理的各阶段,审核范围能被相应扩大,形成包括法律与规范性审计、商业模式及合同审计、负责人任中及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公司内部控制及治理审计、社会利益审计、危机及舆情管理审计等。审计师能根据需要,对公司某领域实施重点审核,从而使企业审计的整体效率得到提升。
对审计内容的影响。传统的内部审计工作,主要关注公司的经营状况与管理活动是否合规,是否存在越权行为。但公司风险管理下的内部稽核不仅包括上述内容,更是开始重视对公司文化、人员道德规范、管理观念及文化方面的内容。
对审计目标的影响。全面风险管理模式下的审计,主要关注行业内部的监管动态、管理层的管理需求及经营管理中出现的各个方面问题,关注目标的站位更高。从过去常规审计中对公司活动具体实施阶段的审查、监控、评估,逐渐演变到现在对公司目标、内部控制活动和内部管理程序等方面的全面审查、评估,其要求和公司的经营战略融合得更为密切,在战略角度上更加强调预防和管理危机,旨在帮助公司实现合规稳健发展及利润的稳步增长。
证券行业全面风险管理中存在的缺陷
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升。全面风险管理下的内部审计,是近几年才产生的审计管理模式,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向管理者及相关部门提供咨询意见或建议,从事前和事中审计中收集资料,以确定公司各项目的风险状况,并作出客观评价。这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要求较高,不仅要掌握财会、管理、法律等领域的知识,同时还要熟悉定量分析技术及公司的经营管理和业务流程。
缺乏合适的评估工具。风险评估是全面的风险管理模式下内部审计工作中最重要的内容,选择评估工具更是风险评估的关键步骤,对于后续流程影响较大。但由于我国开展风险评估的时间较短,证券公司工作人员在进行风险评估时,缺少一定的标准,对风险的正确评估和量化往往受到限制。
证券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审计体系的优势
现阶段监管部门对证券公司的各项要求日趋严格,一旦证券公司的关键经营指标被监管部门评估为不合格,或者公司发生严重违法问题,对应的业务就会被终止,该项运营资格证书也将被阶段性吊销,乃至永久取消运营牌照。在公司的内部治理、经营风险评估等领域,如果有内部审计人员全面参与,发挥自身职业优势,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管理层提供建议,就能规避和预防严重违规事件,确保公司各类经营活动的顺利推进和发展。
对公司的治理状况进行评估。对公司内部管控流程实施审核、评估,判断其合理性和效率,以及内部管理制度的健全程度;对公司财务报表真实性进行评估,向股东、公司管理层、外部监管部门及时披露真实可信的财务资料;对公司证券业务的合规性实施评估,推动公司合法经营、合规经营;对公司和客户财产安全进行评估,保证公司和客户财产的安全;对影响公司战略的因素进行评估与定量分析,可以完成对公司经营管理现状的了解。
对风险管理流程的合规性、必要性和效率做出评估。证券公司内部审计人员必须熟知公司业务及内部制度规则,并掌握行业相关监管要求及政策规定,从多层面评价风险控制流程的合规性、必要性和效率。一是全面检查企业的发展战略,评价企业在行业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明确有无可能出现威胁公司发展的重大风险;二是与有关管理人员探讨各部门、各阶段的发展目标及存在的风险,评估公司风险监控指标的合理性和具体内容是否恰当、监测结果上报是否适时,风险分析方法是否完备以及采取的措施是否合理;三是评估风险管理的控制过程、证券公司风险控制目标的实现状况,与股东、董事会、审计委员会、风险管理部门、法律合规部门、纪检监察部门等部门进行全面交流,对经理层人员选用的适当性及正确性予以评估。
对风险管理流程进行全面控制与调整。由于证券公司实行全面风险管理制度,在各业务线间建立严密的“防火墙”,因此内部审计人员要主动、积极地介入风险控制和治理的全过程。首先,内部审计人员要评估各部门的内部管理情况,从各部门的具体活动中发现问题,及时进行预警;其次,内部审计要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发挥统筹作用。各单位既承担完成内部业务指标的责任,还承担控制综合经营风险的责任,内部审计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可以统筹各单位经营风险控制的治理方法,防止因管理不严格、发布虚假信息、进行内幕交易等带来的经营风险。
证券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审计体系构建原则
合理选择内审部门的工作模式。保持独立性是内审部门能够正常履职的重要条件。在证券公司中,内审部门作为证券公司内部控制的重要部门之一,担负着一定的监督职责,只有保证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不被破坏,才能使监督的效果最大化。在各类内审项目中,由于被审单位或人员同时还是企业经营的主体,审计的结果很可能会对其权益产生影响,所以券商应当合理界定内审部门的地位。借鉴国内、国际优秀投资银行的成功经验,可以将内审部门在公司位置界定为三类:一是审计委员会主导管理模式,在董事局下设管理内部审计事务的专职委员会,负责公司审计相关事项的重大决策;二是由董事会直接领导的管理模式,将审计部门直接归属董事局进行管理;三是在国有证券公司中,进一步强化党管审计的管理理念,内部审计相关的重大决策事项由党委集中前置讨论后,再由公司管理层进行决策。
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及能力。审计队伍是审计业务高质量发展的保障和基石,提高公司内审团队人员的专业能力和道德素养,对审计业务的顺利进行有重大作用。证券公司应在审计人员的培训经费上予以保障,在公司年度培训计划中,充分考虑对内审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要经常组织内审人员参加行业协会及公司内部的技术培训。如果情况允许,可安排内审骨干人才与国内外投资银行的优秀内部审计团队进行交流和学习,进一步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建立审计项目全过程质量管控体系。构建完备的内部质量管控体系,是克服证券公司现有风险及内审缺陷的有效手段之一。质量管理的核心在于规范审计部门的活动,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只有建立完备的审计项目质量控制体系,持续提高审计项目质控标准,才能持续提升审计的效果。券商的内审部门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制度及指标,通过事前规划、事中管理、事后检验评估的方式实施全过程管控,从而提高审计项目的质量。
与时俱进,实时调整审计重点关注领域。在实际审计过程中,内审人员一方面要注意风险程度较大、涉及范围广的管理行为,如重要的财务运作事件、重要的经营决策程序,以及经营中责任范围划分不清晰的事项等。另一方面,要根据被审计单位管理干部的职业素养、管理风格和当地经营发展情况做出风险分类,对不同的审计项目的关注重点进行实时调整。
数字金融的崛起为金融科技发展构建了舞台,数字化技术的高速发展也给券商数字化建设带来了动力。规范是发展的基础,行稳方能致远。在数字化技术的影响下,券商能更有效地恪守监管底线,通过严格执行监管规定,筑牢发展之基。通过建立智能化的一站式全业务流程监督系统,助力券商高效成长,也为进一步发展实体经济、满足广大群众需要带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