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栾奕慕新疆财经大学
大数据作为经济时代的核心资源,正深刻改变着社会生产方式。对于企业而言,实现对海量税务数据的管理不仅要依赖大数据技术,而且要运用大数据平台实现对税务风险的防范。实际上,在大数据时代,企业面临着多元化的税务风险类型,比如,法律风险、人为操作风险、信息技术风险等。当下企业在税务风险防范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缺乏风险防范的意识、税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信息化建设滞后等,基于这种背景,开展企业税务风险防范的研究十分有必要。
当前存在大量关于大数据的理论。有研究认为,所谓大数据是指“对客观事件进行记录并可以鉴别的符号,是对客观事物的性质、状态以及相互关系等进行记载的物理符号或这些物理符号的组合。它是可识别的、抽象的符号。”也有研究从字面含义去解释大数据的含义,认为大数据是海量数据的集合,它打破了原有数据处理技术的制约,强调数据的巨大容量。同时,大数据需要更加智能化的技术对数据进行筛选,从中选出价值信息。除此之外,还有研究信息从价值的角度去研究大数据的内涵,认为大数据是对原有信息集合价值的提升,能够为信息的使用者提供更加全面和更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帮助管理者作出更加科学的决策。
企业税务风险类型
政策风险。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国内税务政策正处于调整期,税务政策的调整可能引发一系列政策风险。一方面,国家出台的税收政策大多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如果企业忽略了税收政策的截止时间,极有可能发生政策适用失败的风险。另一方面,税收优惠政策一般具有一定的适用条件,如果企业忽略了适用资格,极有可能发生法律风险。
人员素质风险。对于企业而言,税务管理战略的制定和方案的实施都是由税务管理人员操作的,这一过程很可能由于工作人员素质不高而引发风险。一方面,税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防范意识,采取“打擦边球”的方式开展纳税筹划,容易遭到税务管理机关的监管。另一方面,税务管理是一项较为专业的活动,不仅需要税务人员具备较高水平的税务管理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和法律专业技能。
行政风险。对纳税主体的涉税交易事项进行检查、监督和管理是税务机关的义务。税务机关除了要按照税法规定对纳税主体的涉税行为进行控制外,还具备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如果税务管理机关认为纳税主体的税收筹划行为不符合法律规定,或者在行政执法中存在偏差,极有可能发生行政误判的风险,比如,错误认定企业纳税筹划行为违法,并实施行政处罚等。
信用风险。税务管理活动失败会遭到税务机关监管,带来市场声誉的损失,从而引发信用风险。信用是一笔无形资产,如果某个企业频繁遭到税务机关警示和监管,其信用评价就会降低,银行授信额度会降低,也会影响企业市场交易成功率,削弱市场竞争能力。
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税务风险防范对策
营造良好的税务风险管理环境。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应从多个角度出发营造良好的税务管理环境。首先,企业应当加大对税务风险的宣传力度。比如可以通过官方网站、公众号和微博等途径,解读税务风险防范的内涵、重要性和实施路径。其次,企业应提升税务人员素养,建立完善税务人才培养体系。比如,对外招聘较高素养的税务管理人才,并加强对拟招录人才税务管理、财务管理、法律以及职业道德水平的考核。同时,企业还应建立税务人才培养长效机制。比如,企业可邀请专业税务专家开展培训活动,提升税务人员的风险防范能力。最后,建立完善税务风险管理绩效考核制度。企业可根据税务风险防范目标,设计风险管理指标,并开展年终考核,以督促各部门履职尽责。
完善税务风险管理机制。企业应加强制度建设和顶层设计,完善税务风险管理机制。首先,企业应构建税务风险管理的组织机构。可组织相关人员组建税务风险管理小组,该小组的主要职责是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角度明确税务管理目标和纳税筹划方案。其次,应健全税务管理内部控制机制。各部门应严格贯彻风险管理制度,比如,在合同签订环节,税务部门可参与其中,从税务风险管理和企业运营角度审核合同。最后,应完善风险应对机制。企业应将风险防范渗透至业务运营的前段环节,并采取多样化的风险防范方案,如风险规避、风险转移和风险共担等。
加强税务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首先,企业可以加强同第三方信息供应商的合作,构建大数据处理平台。该平台能实现对内外部税务管理信息的收集、储存和分析。同时,企业可以事先设置多项风险预警指标,并将指标嵌入大数据处理平台。当数据平台判断税务指标值接近预警值时可以及时向管理者发出预警信息,便于作出应对预案。其次,企业还应打通税务风险管理大数据平台与其他信息系统之间的梗阻,提升系统兼容性,实现数据信息的互联互通。最后,企业还应加强信息安全防范机制建设。企业应设立信息安全岗位,落实信息安全管理责任;完善服务器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制度,并实行数据备份;建立和完善防火墙软件更新制度,梳理数据安全应急处理流程。
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制度。一方面,企业可以设置单独的财务BP(连接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关键纽带)岗位,该岗位的主要职责是协调和对接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组织两者就合同签订、发票审核和税款预缴等进行交流,确保业务部门能够从税务风险防范的角度确定业务方案。另一方面,企业还应完善外部沟通机制,加强同税务主管机关的沟通与交流。在制定税务管理制度以及解决税务争议时,一定要及时向税务机关请教,同时积极参与税务机关举办的税务培训活动,深入领会会议精神。当企业出现税务风险时,应积极配合税务机关的调查,并有效落实整改意见。除此之外,企业还应加强与上下游企业间的沟通与联系。税务管理人员应及时对上下游企业的资本、品质、能力、诚信水平等进行评估,判断其是否存在税务违规和发票异常情况。一旦发现合作方存在较高税务风险,企业应停止合作,同时评估自身税务风险。
大数据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企业实施税务风险管理提供了新思路,开拓了新空间。“金税四期”工程的实施给税务管理环境带来了较大变化。对于企业而言,必须立足所处的内外部环境,评估税务风险的可承受水平,并多个角度出发构建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期望我们的研究能为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税务风险防范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