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嫣然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松江供电公司赵一凡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衡水供电分公司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企业年金逐渐成为了企业吸引高素质人才和提高员工福利待遇的重要手段。目前,企业年金也已经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企业养老保障体系和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之间的桥梁和补充,对维持社会稳定、保障个体生活有重要作用。
企业年金是一种补充性养老金,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主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企业年金的费用通常由单位和职工共同承担,具体规定可能会因为企业的实际情况、行业特点、地区差异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但必须符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
我国企业年金涉及的相关主体有委托人、受托人、账户管理人、托管人、投资管理人以及中介服务机构。在企业年金管理中,委托人、受益人和受托人之间存在着信托关系,这些角色相互协作,共同保障企业年金计划的运营。委托人作为企业年金计划的资金提供方和决策方,受托人、账户管理人、托管人、投资管理人和中介服务机构作为企业年金计划中的专业机构,各自承担不同的职责和角色。需要具有协作意识,才能保证企业年金计划能够稳健、透明地运作。
企业年金管理通常采用“理事会模式”或“法人受托模式”,不同的模式之间有一些区别。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模式,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改进,以确保企业年金计划的有效性。
企业年金风险管理的现实意义
大型企业的企业年金管理规模通常较大,管理和监管的难度也相应增加。同时,市场环境不可预测性,风险因素不断变化,增加了风险监管的必要性,以下是大型企业年金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保障职工福利。企业年金是职工福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增加员工的福利待遇、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忠诚度,有助于保持公司的竞争优势。
确保风险评估精准。企业年金投资涉及风险问题,如果风险不能得到评估和掌控,可能会导致资金损失或职工福利受损。因此,需要适当的监督管理手段确保风险评估的准确性,以便采取适当措施控制风险。
保护企业利益。大型企业的企业年金规模大、职工数量多,需要承担相应的风险和责任也就较大。如果风险管理不当或者监管不到位,则可能导致企业面临巨大的法律和金融风险,甚至可能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声誉。
有效的风险监管手段有利于企业发展。对企业年金展开风险监管,可以帮助企业有效管理和控制风险,保持企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和信誉度。
企业年金风险监管现状
监管法规体系不完备。当前,我国有关企业年金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备,缺乏全面、科学的监管方案,尤其是监管的政策和法规不够明确,企业难以把握监管的范围和口径,导致监管工作的难度增大。
风险评估不够全面。当前,企业年金还缺乏全面、深入的风险评估体系,部分企业对于市场需求和风险情况缺乏足够的认知,导致风险评估不够全面,缺少精准的风险控制措施。
技术支持不足。部分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和技术手段较为落后,导致其信息和数据管理手段不够完善,对当前的市场状况和风险情况掌握不够充分,无法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风险控制。
人才储备难度高。当前,市场上部分年金管理机构受人员配置、专业能力等条件的制约,人才储备不足,这对企业选择合适的年金管理机构造成很大影响。
企业年金风险监管问题解决策略
源头防控,科学合理设置监管指标。企业可以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本着“合规管理、业绩导向、深化拓展”的原则,建立系统的投资指标监管体系。通过可监测、可比较的量化指标反映年金投资状况和管理成效,提升企业年金投资监督管理的全面性、规范性和科学性,实现全过程、全业务、全覆盖式的管控。
结合计划投资目标和管理实际,向管理机构明确传达各项管控要求,包括指标构成、监控频率、数据来源以及指标监督工作中各管理机构职责分工。在指标构成上,坚持“合规管理、业绩导向、深化拓展”原则,对于监管政策和制度规范中已明确规定的合规性指标,全面覆盖、从严管理;对于业绩评价和深化拓展类指标,合理选用、弹性管理。在监控频率上,对于基础合规指标做到每日监控,对于业绩评价和深化拓展指标做到定期监控、动态监督、定向反馈,确保监管的实效性、及时性。充分发挥托管人的投资监督主体作用,跟踪分析投资状态和管理成效。
过程管理,动态监督日常投资状况。企业可以通过分析指标,对业绩基准、收益评价等核心数据进行监控,实现“事中”监督和过程监控。建立常态化沟通联络机制,通过“线上+线下”“内部+外部”“日常+专题”等形式,加强与各管理机构的沟通,交换专业投资意见、评估投资监督指标应用效果,并提出各项完善监督工作机制的建议。
异常预警,全面制定妥善处置预案。针对监督指标,建立分层预警机制,针对不同类别指标,按照轻重缓急和严重程度,进行差异化分析处置。具体来说,对于资产比例因资产价格波动短暂超限等情况,启动普通预警机制,持续跟踪指标状况,在规定时限内能符合规定即重新转入常态化监控状态;对于违规投资禁限投资产、未经报备审批手续配置非标资产以及持有资产实质性违约等重大风险情况,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采用约谈、限期整改、限制新增资金分配等手段,督促相关管理机构开展业务,排除相关风险隐患。
考核应用,充分激发指标监督效能。企业可以将指标监督成效纳入管理机构绩效考评,对投管人投资表现、托管人监督效果进行评估。对业绩不佳、频踩合规红线的投管机构,通过约谈等形式,督促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改进自身工作。
在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和机制的基础上,企业可以更加客观、准确地识别和评估风险,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有效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同时,这些措施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对于市场风险和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