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智能制造已经成为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的重要引擎。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已培育421家国家级示范工厂、万余家省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7年,传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有效支撑制造业比重保持基本稳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进一步巩固增强。
作为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的主攻方向,智能制造对保持我国在全球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促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世界主要国家纷纷聚焦智能制造,出台制造业发展战略。面对新形势、新竞争,我国智能制造发展仍然存在着现有标准协调协同不够、应用推广水平有待提升、关键技术装备受到制约等问题,国内企业仍然面临人才资源匮乏、资金筹措困难等挑战。为此,我建议:
一是促进先进智能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创新,加速工业大模型部署。随着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实现群体突破和融合应用,智能制造已经进入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新阶段。继续加强5G、数据中心、算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建议主管部门尽快出台专项,以智能制造系统软件、AI(人工智能)大模型和通用仿生机器人的部署应用为重点产业突破方向,支持打造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应用场景。深度夯实智能制造数字底座,持续推动工业机器人、智能检测装备、智能控制装备、增材制造装备等重点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带动工艺、装备、软件成组连线创新突破,形成自主可控、先进适用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
二是完善标准体系建设,探索智能制造“中国范式”。中国的智能制造创新,需要系统性形成技术和产业生态的标准化优势,才能持续赢得全球竞争的引领地位。建议鼓励智能制造领域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牵头打造智能制造的实践和示范样点,建设示范性工厂和生产线,探索未来制造模式和企业形态;继续鼓励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引导科研机构和高校协同企业,共同投入智能制造标准、规范制定;支持国内企业和专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发挥制造规模和创新优势,以产业链影响力促进国家标准规范的融合,鼓励龙头企业牵头和推动标准群发展,构建自主创新可控的产业创新、赋能和服务的生态体系。
三是支持龙头企业承接智能制造重大专项,攻关关键技术装备。龙头企业在智能制造领域中肩负着高质量发展主力军的重任,可以带动中小企业实现“链式”数智化转型,形成上下游、大中小协同发展的生态。建议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加快推动智能制造重大专项立项实施,推动智能生产装备、智能检测装备、智能制造软件等关键技术设备研发攻坚和产业化,提升我国制造业整体竞争力;支持龙头企业参与智能制造有关重大专项立项实施,发挥龙头技术优势和带动作用,通过重大专项牵引,鼓励跨领域和跨学科的融合与创新,打造先进实用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从国家层面设立智能制造发展基金,为企业建设智能制造系统和管理实践重大专项提供资金支持,引导大中小企业积极参与智能化创新和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