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晓琳
在大财富时代的背景下,居民的理财意识有了显著提升,他们对财富配置和相关产品提出了新的需求。作为财富管理领域的主力军,金融机构近年来积极拥抱数字技术,对产品、营销和投资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数字化改造,不仅提升了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还推动了金融产业的数字化进程。
作为综合财富管理和数字化银行领域的先行者,刘洋在银行业积累了二十余年的丰富经验。他先后在国有和外资银行任职,目前在外资银行担任高级管理职务。凭借在银行金融市场、财富管理领域以及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深厚底蕴,刘洋成功推动了银行在财富管理与数字转型的融合创新。他主导开展了一系列在线和移动银行服务,如移动银行、在线外汇交易、智能投资平台以及数字化融资服务等,为客户带来了更为优质的金融体验。
近年来,刘洋创新性地推出了私人银行的综合财富管理服务,该服务深度融合了数字金融,旨在加快高净值财富管理业务的线上化进程,并推动数字化转型。在他的引导下,财富管理业务的线上服务平台、智能审批系统以及金融产品都得到了全面创新,不仅显著提升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也为传统产业的转型注入了新的动力。刘洋特别指出,得益于在中国区的数字化布局,“2022年,银行净利润首次突破了40亿美元,其中,大中华区业务贡献了高达22%的利润份额。”
作为银行资产与财富管理业务的高层管理人员之一,刘洋在2022年协助境内私人银行实现了业务破局。通过为私人银行搭建跨境财富管理平台,采用数字化技术,银行能够为高净值客户提供在线银行、移动银行以及跨境金融等多元化的服务和产品。这意味着,客户可以随时随地轻松管理自己的资金,享受极为便捷的金融服务体验。此外,他还利用集团私人银行业务的产品、渠道及经验优势,积极拓展本地私人银行业务。他特别加强了与本地金融同业的合作,尤其是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不断拓宽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近年来,随着大环境的不断变化,高净值人群对于资产多元化配置的意识和需求日益增强。为了满足财富保值增值和传承的目标,越来越多的客户开始采用增额寿险、大额保单、家族信托等新兴工具。这种财富需求变化,对私人银行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这意味着私人银行需要突破过往的思维模式,摆脱传统银行的束缚,不仅要在产品组合上革新,还要在团队架构上进行相应的调整,才能打造出更具创新性的产品。
刘洋明确指出,境内的私人银行业务模式并非简单复制国外的模式。目前国内的私人银行主要以满足高净值人士的理财需求为主,而国外的私人银行更倾向于提供一站式的金融管家服务。在中国推出私人银行业务的初衷,是为了给高净值客户提供更为全面的财富管理服务。这样的服务不仅涵盖了传统的理财功能,更重要的是能够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金融需求,帮助他们有效达成财富管理目标。
随着ESG(环境、社会和治理)理念的普及和海外投资机会的增多,“私人银行”业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业务搭建上,一方面挖掘ESG领域的业务机会,持续加大在ESG方面的投入,不断推出以ESG为主题的产品,旨在为客户提供回报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外资银行的优势,推动在海外投资、融资以及私行客户身份规划、子女海外留学等方面的深入发展。通过充分利用整个集团的平台和投研实力,建立起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在产品层面,刘洋详细阐述了“私人银行”的三大特点:
为了充分发挥外资私行在全球资产配置方面的优势,私人银行与全球不同市场和资产类别的优秀机构合作,为客户提供跨地域和行业的多元化投资选择,使他们能够灵活且合规地完成资产配置,轻松实现跨境资产管理。
充分利用集团内部的联动优势和机遇,与境内的金融机构展开合作,通过代销其发行管理的理财产品,不仅填补了中国内地外资行在稳健型理财产品方面的空白,还进一步丰富了自身的产品线。
与市场头部的信托和保险等公司达成了深度合作。值得一提的是,私人银行的服务范围已经远超传统金融产品的范畴。通过合作,私人银行能够为客户提供包括资产配置、遗产继承、税务规划等在内的金融和非金融服务。这意味着,私人银行正在从单一的投资理财服务向全面的财富管理升级,以满足客户在财富生命周期内的所有需求。
在产品服务方面,刘洋强调,虽然目前银行的资产管理尚未达到“全面市场准入”的阶段,但他们会坚持“优中选优”的原则。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私人银行积极寻求与那些具有出色且可验证过往业绩、具备独特投资风格和卓越投资管理能力的资产管理机构合作,这样的合作模式能够确保财富管理产品的高品质,从而为客户控制风险,优化各类金融解决方案,并助力客户资产实现保值与增值。
随着富裕家庭对全球化投资的兴趣不断增强,跨境资产配置的需求也在持续增长。基于境内外完善的产品服务体系,刘洋对私人银行的创新发展充满信心。他相信,通过充分发挥品牌优势,私人银行将能够满足客户日益多元化的财富管理需求,并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产有效配置与运营管理,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