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社会热点>正文
  • 三谈谁来承接雄安新区传统产业:“雄安研发,河北制造”的真伪

  • 责任编辑:新商业 来源: 雄安中国网 2017-12-07 14:57:24
  •   文丨方塘智库、河北资本研究会

      在之前我们针对雄安新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调研文章中,针对雄安新区片区内存量的传统产业,主要表达了四个基本研判:

      一是,一些对成本比较敏感且存在不同程度污染的传统产业,搬迁清退势在必然,不存在博弈空间,所以早做搬迁准备比晚做要好。

      二是,对于像制鞋产业、服装产业、毛绒玩具等一些对成本超级敏感的产业,产能转移和产业转型的“双转战略”将是可行选择,而考虑到这些产业集群化存在背后的产业生态完整性、“产业乡愁”的现实存在以及河北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等,对搬迁半径进行了讨论,并提出在河北省内进行转移比较可行,但又不能离雄安新区太近,以防出现二次搬迁的问题,为此,对于新区片区内的传统产业转移至少需要从河北省层面进行统筹考虑。

      三是,通过对石家庄高邑县集中承接安新县传统制鞋产业的新三台鞋业小镇的样本,在对集中疏解集中承接表示认同的前提下,我们也认为产业特色小镇的这种模式,对推动这些传统产业的异地转型升级以及切实带动项目所在地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四是,雄安新区片区内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问题,一方面是产业问题,但考虑牵涉到较大规模的产业人口,在雄安新区传统产业清退和新兴产业集聚的过渡期内,已经出现较大规模的失业人口,对于这些传统产业从业人口而言,哪怕是在未来产业实现了产业转型升级,也很难完全适应于新产业的就业需求。所以,这些产业转型升级问题,一方面是经济问题,但更迫切的可能是社会问题。对于这一点,需要河北省和雄安新区有充分的认识。

      截止目前为止,这四种研判都已经真实的在雄安新区发生,有的产业集群已经明确的找到集中承接地,有的因为存在较大的污染问题且转型升级的成本较高,甚至被很多地方明确为禁止发展产业,所以,集中承载地的寻找有些困难,但在当地政府、行业协会以及市场机构的共同努力下,也正在积极对接。

      我们注意到,在这一轮雄安新区片区内的传统产业“双转”过程中,几乎所有的承接地和项目运作方都提出了“雄安研发,河北制造”的战略预期,也很少有人对此表态提出过异议,甚至也被很多研究者认为是雄安新区的建设在客观上对河北省域经济转型的价值逻辑之一。

      但在我们看来,这句话如果是从承接地地方政府官员口中说出的话,我们可以更多的认为是一种政治正确的官方表态,这不仅体现了承接地通过实际的传统产业承接来配合雄安新区的建设发展战略,而且,还明确了这种支持不只是承接过来就结束了,还希望能够通过“研发—制造”的链接,与雄安新区这一“千年大计,国家大事”进行持续的战略互动。

      但是,如果从这些产业集中承载地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及这些产业集群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而言,这样的战略预期却是很不合适的。无论是从这些产业异地重生的现实需求而言,还是从这些产业在全球产业变革背景下的发展规律而言,尤其是考虑到这些产业集群化发展对所在地区域经济转型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的综合价值发挥,都需要在战略上明确这些产业的研发环节要在当地来完成,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也是通过这些产业实现特色小镇营造和推进当地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所以,我们认为,面对这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求,抛开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律、全球产业链竞争的现实和产城融合发展的战略预期,空洞的提出“雄安研发,河北制造”是缺乏深度思考的,甚至是个伪命题。

      甚至于对一些河北本来就没有的高端产业和新兴产业而言,通过雄安新区的平台快速集聚创新资源要素,构建一批高端和新兴产业集群,在此过程中,到底“雄安研发”能够在多大程度上直接支撑到“河北制造”,也需要具体产业具体分析,要充分考虑产业基础和人力资本的匹配度,对于河北来讲,结果可能也没有那么乐观。

      1、研发能力是产业集群的必然诉求

      应该说,截止目前,有关各方对雄安新区片区内存量的传统产业发展现状已经进行了专题调研,从产业类别到产业规模,从产业分布到产业困境,从产业人口到产业转型,都形成了系列共识,并已经开始针对这些产业的转型升级展开一系列的行动。

      这些传统产业基本都是以集群化的形式存在,这也是这些产业之所以能够在缺少品牌和技术支撑的情况下依然可以活的很好的原因之一,其核心竞争力,一方面来自各个环节超低的劳动力成本,另一方面和产业集群化存在有关——在很短的区域半径内就可以实现生产所需材料的供给,而且是非常低价的供给。再加上不用支付生态成本和一些灰色的税收规避,才能够让这些产业在全球产业大变革的背景下还能够有自己的生存空间。

      以我们之前调研的安新县的制鞋产业为例,很明确的是,现有从业者自己也很清楚,随着全球产业价值链转移和中国发展模式的转型,这些制鞋企业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固守既有的生产模式是没有出路的,必须尽快依托现有的产业积累向“微笑曲线”的两端转型。所以说,在雄安新区传统产业集中疏解和集中承载过程中,建立研发能力和品牌塑造是必然选择,也是产业在承载地形成真正的产业集群的必然要求。

      当然,这并非是说每一家企业都必须要建立自己的品牌,建立自己的研发能力,这是不现实的,而是针对这个产业集聚区来讲的。比较理想的发展趋势是,从这里诞生若干个鞋业品牌,通过品牌和技术研发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拓展出更广泛的市场,进而带动整个片区产业的生产附加值和技术含量,摆脱现在命悬于超低成本的发展困境,并朝着真正的产业集群方向发展。

      现在的情况是,虽然大家已经习惯于用产业集群来形容这些存量的传统产业,但实际上,如果按照准确的产业集群定义来看,这些产业还算不上真正的产业集群,更算不上健康的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理论是在上世纪90年代由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创立,主要的含义是:在一个特定区域的特定领域内,集聚着一群具有相互联系的公司、企业、制度,通过这种关联性区域集群化形成高效的市场竞争现象,构建优秀的精英化的集群区域,从而企业可以共同享受市场环境、公共设施、外部经济和市场环境,可以有效降低物流等成本。形成区域规模、外部、集聚相应,同时可以增强区域的竞争力。

      在我们看来,所谓产业集群并非一群企业就是产业集群了,产业集群本身就包括了对产业链的价值构建要求,集群内的企业与企业之间不仅要能够形成生产互补、合理分工,还需要有序的竞争环境,在竞争中提升每个企业的竞争力,最终提升区域的竞争力。所以,拥有研发能力和品牌数量是评价一个产业集群健康与否的关键,也是一个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同样也是一个产业集群构建的必然诉求。

      所以说,想当然的认为在雄安新区存量传统产业转型中,一方面致力于推动产业的异地产业集群化发展,另一方面又提出研发和生产制造分离的战略安排,这显然是不符合产业集群发展的基本规律的。在这一轮雄安新区传统产业集中疏解和集中承接、产能转移和产业转型的战略安排中,应该基于真正的产业集群构建,在全球化和市场化的背景下,战略性、前瞻性、专业性处理产业在集中承接地的转型升级,而特色小镇的建设就是这一转型逻辑的具体体现。

      2、产业集群是特色小镇的重要支撑

      在此之前,我们曾经对特色小镇的建设进行过一系列的谈论,并给出了很多基本研判。当然,我们所谈的特色小镇区别于传统的建制镇,而是指由市场主体投资建设并运营的具有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城市空间,既有文旅功能又有社区功能。

      在此类小镇的营造中,我们的一些基本观点包括:特色小镇的灵魂是文化,尤其是在地文化与特色产业相伴的特色文化;特色产业集群是特色小镇的重要支撑;特色小镇还是文旅资源资产化和证券化的重要途径,是推动一个城市或县域转型发展的全球化市场化的资源配置平台;特色小镇是兼具公共属性和商业属性投资品,也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重要载体;在很多的实践案例中,特色小镇还是构建区域旅游生态的战略平台,既是目的地又是集散地。

      无产业,不小镇。在我们看来,特色产业集群是特色小镇建设的必要条件,对于一个特色小镇的营造目标而言,不仅要积极推进产业集聚,而且要致力于推动产业集群的形成。所以,我们针对本轮雄安新区片区内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和模式设计中,依托这些传统产业基础,市场化推进特色产业小镇的建设将是值得期待的一种模式。

      具体而言,这些小镇的分布,可以是在雄安新区内,也可以在雄安新区之外,这需要针对具体行业具体分析。我们已经调研的实践之一是,针对安新县传统制鞋产业的转移和转型,有关机构已经在石家庄高邑县规划建设了鞋业特色小镇,不仅要直接承接安新县的制鞋产业转移,还在努力面向国内几大制鞋产区进行更为广泛的招商引资,同时,还积极从制鞋产业的全球市场变革出发,立足基本的产业基础,在品牌、营销、技术、设计、文化、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寻求突破,在快速实现制鞋产业集聚的基础上,重塑产业集群,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基于特色产业的城镇化收益。

      这给我们带来的一个明确的提示是,本轮雄安新区区域内存量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只有简单的产业转移是不够的,对于集中承接地而言,笼统的提出“雄安研发,河北制造”也是不够的,而是从一开始就要从战略上确立打造产业集群构建产业生态的目标,立足全产业链推进转型升级进行特色小镇的建设,致力于通过全球化和市场化的资源配置,在确保国内外市场份额的同时,能够推动整个行业向更加环保、更具科技含量、更具品牌附加值等方向转变。

      当然,在我们看来,这些产业特色小镇的建设除了要努力构建特色产业集群外,还需要做好产业、城市、社会、文化、技术、生态的融合发展、创新发展,这更是一套复杂的组合体系,需要系列专文讨论。哪怕仅就产业集群的发展而言,我们也必须注意到,产业集群理论发展到今天,演进机制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其产业集群内部的动力机制、创新机制、协作机制等都需要有新的研究,这些将对特色小镇的建设产生深刻影响。

      此外,在我们看来,基于产业集群的创新性研究将是规划和推进雄安新区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这也是我们在随后的调研文章中要继续展开讨论的。

    猜你喜欢

    无相关信息
  • 人人都必须知道的新型冠状病毒
  • 玄贶:“小区改名”是对中国汉字文化的重视
  • 王兵阳:解救了10000多只狐狸的创业者
  • 一年多过去了,雄安为啥还没启动大规模建设?清华教
  • 易羊:“雄安新”区的全息理念
  • 电影《霍元甲》中陈真的原型就在雄安,你知道是谁
  •  送进千家万户!雄安新区持续深入开展规划纲要宣传
  • 衡水这个县将成为雄安卫星城,快看是哪?
  • 主编推荐 ...
  • 雄安新区/房价/最新消息@雄安新区周边房产可以投资吗

  • 五部门联合约谈11家网约车平台公司

  • 雄安新区的房子还限购吗,房子是多少年产权的?

  • 最新人物 ...
    滚动新闻 ...
    新闻排行 ...
  •   CopyRight 2017-2018,Power By http://www.xachina.org Inc.All Rights Resered 邮箱:360737408@QQ.com 编辑部电话:4001153315

      本网除注明来源雄安中国网的文章外,其他均为来源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负任何责任。

    (C)版权所有 雄安中国网     京ICP备170238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