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社会热点>正文
  • 被移风易俗吹拂的新区人:有些脸面谁要谁吃亏

  • 责任编辑:新商业 来源: 雄安中国网 2018-04-05 17:36:38
  •   雄安一周年|被移风易俗吹拂的新区人:有些脸面谁要谁吃亏

      3月29日,河北容城县小里镇黑河口村,罗家才在相对平静中为老人送终。

      就在两天前,老罗的妻子“老”了。

      按当地方言的说法,“老”除了指年纪大之外,还有“去世”的含义。两位老人一辈子未育一儿一女,如今老罗一人独守空房,为罗氏安排葬礼的责任自然落到他的五个侄子身上。

      黑河口村的一场葬礼比往年更加简洁了——饭局从开始到结束不过一小时,一桌宴席八九人、不超10道菜,一人发一盒不超10元的烟,这在村子里已经是一道必须遵守的明令标准。

      “其实谁也不想大操大办,都是过去相互攀比造成的。”年近古稀的黑河口村红白理事会会长杨平安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说,他为了这场葬礼,前期做了不少工作,其中包括说服老人的侄子不要花冤枉钱请人来办音乐会。

      去年4月1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对所辖的雄县、容城、安新等三县及周边部分区域实行托管。这意味着,对三县民众来说,他们正面临从村民向新区市民进行角色转变的过程。

      一年以来,雄安官方不断发文倡导移风易俗,禁止红白事大操大办,雄安三县的群众浸染在这股精神文明建设的风气中,传统的思想观念正发生改变。

      不为生者添负担

      3月29日中午11时许,哀乐声从黑河口村的一道岔路口传来,老罗的侄子们把自己经营的果蔬店门面腾出来招待来参加葬礼的亲朋好友,他们穿戴白衣白帽,在临时搭起的灵棚前为正式出殡做准备。

      杨平安早早来到罗家,他在这场葬礼的准备工作上花费了不少心思。

      去年下半年,黑河口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杨平安作为村里的老干部,在群众中具有一定威望,因此被推选为会长,和另外6名成员一道负责对村里所有婚礼、新生儿出生、满月、丧事等宴席进行管理,并制定了相关村规民约。

      在此之前,农村人好面子,红白事都是“比着办”,这家办了五六百元一桌的白事宴,那家再办事时只能层层加码。过去一场葬礼除了亲朋好友,帮忙人员能达到几百人,都是“来时发一包烟,饭中发一包烟,走时又发一包烟”。

      现如今,按黑龙口村的标准,白事期间帮忙人员只允许发一盒烟,每桌饭菜不超过200元,酒水每瓶不超过20元,一包烟不超过10元,不准搭台唱戏、表演歌舞,只限乐队一班。

      杨平安为澎湃新闻算了一笔账:过去一家办一场白事,一桌饭菜一般都要花掉五六百元,以罗氏这场30桌的葬礼来看,光是饭菜就较过去节省了至少9000元。

      然而,要改变农村几百年的风俗习惯,并非一朝一夕,红白理事会在做群众工作时也会遇到阻力。罗氏去世当天,老罗的一个主事的侄子在未和理事会沟通的情况下,预订了一场音乐会,这场会要是办下来将花掉1900元。

      尽管老罗的侄子愿意自己出钱办会,但杨平安得知后,第二天一早立即去找他做思想工作。

      “他虽然愿意出钱办会,但到时候还得给搭台唱戏的那些人管饭、管烟,这些多出的钱谁掏呢?”杨平安表示,老罗即便不用出钱,最后还得搭上这1900元的人情。

      “他侄子一开始确实有些情绪,但为了顾全大局最后还是欣然接受,叫停了已经订好的音乐会。”杨平安对澎湃新闻说。

      3月29日下午1时过后,哀乐声再次奏响,罗家的侄子们挨个朝灵棚的方向磕头,亲戚们列队站在装有逝者骨灰盒的拖车两旁,准备拉车出殡。按照当地的习俗,灵棚朝西意味着逝者灵魂“驾鹤西去”,亲戚们将带着罗氏的灵魂绕离村子。

      去除了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陋习,并非意味着传统的丧事将失去庄重的仪式感。当天,杨平安未随出殡的队伍离开,而是打算留在老罗家,他说,老罗全程没有参加葬礼,作为没有后代的农村人,他现在的孤独感和失败感是外人难以想象的。

      罗氏终入土为安,但活着的老罗还需要时间去抚平心情,杨平安能做的就是让仪式从简,不再给生者增添再多的负担。

      “谁要这种脸,谁吃亏”

      家中近年接连有“喜”的黑河口村村民王会东总对人调侃道,“要我说红白理事会都成立晚了。”

      47岁的王会东在该村红白理事会成立前,一直热衷帮同村人打理各种红白事,对村里近一年移风易俗的变化深有感触,也因此结下众多来往的朋友,交际甚广。

      2016年,王会东的儿子结婚,这场婚礼最终摆下整整100桌宴席,他对澎湃新闻回忆道,“当时一桌饭菜四五百元,光摆宴席就花了大概5万元。”此外还有为宾客准备的烟,共计150条,花了10万元左右,“以现在的标准,3万元就够了。”

      去年11月23日,王会东的孙子过满月,这不仅是他家的喜事,也是黑河口村成立红白理事会后的第一桩按标准办事的宴会。

      “当时在理事会成立的大会上,我就举手说,从我家第一个开始按标准办事。”王会东告诉澎湃新闻,孙子的满月酒精简了赴宴宾客的人数,过去至少三天的宴席,这次只办了一天。

      “早上把菜买好,中午请亲朋好友来吃饭,如此简单地办事。”王会东还记得,他决定开这个头的时候,确实有感到来自各方的压力,“万事开头难,但总要有人先开头。”

      王会东坦言,“当时有人说我奸,但无所谓,少花钱还能把喜事办好,何乐而不为?”

      “奸”在当地方言里有“小气”之意,同村人带来的舆论压力渐渐被王会东孙子的满月酒消弭。“那天赴宴的人都说我办得挺好,慢慢村里人也都感受到从简办事的好处了。”

      “大操大办不过是种攀比风气。”王会东直言不讳道,“为的不过是一个脸面,谁要这种脸,谁就吃亏。”

      老党员立遗嘱要求火化

      而说到“开头”,20年前,安新县大淀头村党支部书记赵爱乐的父亲在党员代表大会上的一番表态,让赵爱乐至今记忆犹新。

      1998年10月,赵爱乐为减轻当地村民负担,欲在当时就推行红白理事会,改变农村传统的用棺木存放遗体的方式,推行火化。赵爱乐的父亲在当时的党员大会上,当着所有党员的面公开表示,他死了以后不许用棺木,必须火化,并当场留下遗嘱。

      “随后几个老党员都在大会上做了这样的表态。”赵爱乐对澎湃新闻回忆起20年前的往事仍颇为触动,他始终认为,改变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传统民俗必须得有党员、干部站出来“开这个头”。

      一本从1998年10月15日开始记载的《大淀头村死亡火化登记薄》,记录下了该村红白理事会成立后的诸多白事,表格中包括死亡者姓名、死亡时间、性别、年龄、政治面貌、火化时间、骨灰用具、是否大操大办等。

      其中,根据记载,第一个实行火化的离世村民王某某家被给予了500元的奖励,备注一栏写着“头一个”。

      “在成立红白理事会前,老人去世办丧事,小户人家得花个4万多元,大户人家会花到七八万元,这可都发生在20多年前的农村。”赵爱乐告诉澎湃新闻,那时有些村里办白事还会请人来唱歌跳舞,甚至有些跳得“不亦乐乎、一丝不挂”。

      “这种精神污染比大气污染还严重,大气污染风一吹可能就散了,但小孩子看了一场伤风败俗的裸跳,这种记忆可能会在他的脑海里永远挥之不去。”因此,1998年10月开始,赵爱乐在大淀头村对红白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老人去世后遗体在家存放两天进行吊唁,第三天必须火化;从过去一场红白事大操大办个五六天,压缩到就一天时间办宴;不管红事白事,帮忙的人就40人;招待方面,不管你多富有,只能一桌10道菜……”

      据赵爱乐介绍,当时,大淀头村可以说是在全县、乃至保定市都是首个推行红白事改革的村子。20年来,该村记录在案的死亡者共有300余人,百分之百进行了火化,且无人二次入棺。赵爱乐透露,据统计,这20年推行移风易俗为整个村共节省了约1600万元。

      从1993年任村支书至今,赵爱乐在村民口中有“抱头书记”“火化村长”之称。“抱头”指他常常亲自抱住遗体的头部,帮忙搬运遗体去火化。“火化村长”,顾名思义指他主导的火化政策,即使听上去不太吉利,但他本人毫不忌讳。

      “农村很多人忌讳死亡,谁都不愿意去搬弄遗体,但我不在意,很多逝者在火化前的衣服都是我亲自帮忙穿的。”赵爱乐认为,既然村里的这项政策是他主导的,他就要以身作则亲自抓落实,更不为自己的亲戚“开小灶”。

      2006年12月,赵爱乐的大哥有个近亲的孩子英年早逝,但由于是个残疾人,死时的身长刚过一米多。

      “我哥找我商量,说他的遗体能不能按未成年的孩子处理,不去火化,但我没有一丝犹豫地告诉他,不火化不行。”因为按赵爱乐当年与村干部、村民代表商议的规定,年满18岁就必须火化,“我不能自己打自己嘴巴子”。

      被“厚养薄葬”观念浸染的新区

      从大淀头村的名字不难看出,该村在地理位置上紧邻白洋淀。如今,一些紧靠水域的村子仍保留着水葬的风俗。

      赵爱乐告诉澎湃新闻,水葬就是把棺木埋在水陆交接的洼地里,久而久之,遗体在棺木中腐烂后,极有可能影响水质。

      同样紧挨水域的东淀头村也有相同风俗习惯。该村党支部书记田永强曾对人民网回忆道,一些村民的传统观念不易改变。

      例如,就在该村红白理事会成立后,第一家办丧事的家族就不同意火化,坚持不出殡,理事会和村两委工作人员专门到他家守了三天两夜,通过讲明利弊,才做通了这家人的思想工作。

      事实上,水葬、土葬等传统的殡葬方式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终会面临重新迁址的问题。近年来,随着社会流动性加强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从官方到坊间,都对殡葬改革提出了更明确的倡议。

      作为已被纳入雄安新区规划中的三县也在进行相关探索。例如,去年11月10日,雄县召开推进殡葬改革工作动员会议,副县长王东风在会上宣读了《雄县推进殡葬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

      《意见》指出,要全面依法推进火化,全县辖区内所有村民去世后,除国家规定可以实行土葬的少数民族外,均须依法实行火葬;要依法治理土葬陋习,实行免费火化和骨灰免费寄存,不再二次装棺土葬。

      要适时建设骨灰安置设施,先期抓好南辛立庄村、北辛立庄村、韩西楼村、红西楼村、西槐村5个村的临时骨灰堂建设,同时,加快雄县殡仪馆改扩建,提高殡改服务能力;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及时更新火化设备,做好环保处理,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提高殡葬保障能力,大力倡导厚养薄葬新风。

      赵爱乐对厚养薄葬的观念充满认同感。“老人活着的时候才应该受到子女们更多的关注,而不是等到离世了,在出殡入葬的形式上相互攀比。花几万元办一场后事,不如在生前多花钱去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

      步入4月,清明将至,今年的清明节对黑河口村的老罗来说注定特殊,老伴刚刚过世,无儿无女,他还有更多的情绪需要排解,更多的思念需要寄托。而对于更多雄安新区的当地人来说,从村民向新区市民迈进的脚步还在继续,文明祭扫又将是他们改变的一个窗口。

      据河北新闻网报道,日前,雄安新区召开植树造林用工及清明节文明祭祀专题会议时提出,要倡导移风易俗,文明祭祀的良好风气。用文明绿色节俭方式祭奠亲人,不再烧纸、放炮,不能污染环境,不允许到造林区祭奠。

      报道称,雄安新区目前已经有近五万座坟墓顺利迁移火化或深埋平坟。

    猜你喜欢

    无相关信息
  • 人人都必须知道的新型冠状病毒
  • 玄贶:“小区改名”是对中国汉字文化的重视
  • 王兵阳:解救了10000多只狐狸的创业者
  • 一年多过去了,雄安为啥还没启动大规模建设?清华教
  • 易羊:“雄安新”区的全息理念
  • 电影《霍元甲》中陈真的原型就在雄安,你知道是谁
  •  送进千家万户!雄安新区持续深入开展规划纲要宣传
  • 衡水这个县将成为雄安卫星城,快看是哪?
  • 主编推荐 ...
  • 雄安新区/房价/最新消息@雄安新区周边房产可以投资吗

  • 五部门联合约谈11家网约车平台公司

  • 雄安新区的房子还限购吗,房子是多少年产权的?

  • 最新人物 ...
    滚动新闻 ...
    新闻排行 ...
  •   CopyRight 2017-2018,Power By http://www.xachina.org Inc.All Rights Resered 邮箱:360737408@QQ.com 编辑部电话:4001153315

      本网除注明来源雄安中国网的文章外,其他均为来源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负任何责任。

    (C)版权所有 雄安中国网     京ICP备170238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