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沿海城市相比,无论是体量还是质量,东北的经济发展与其都有一定的差距。“投资不过山海关”的论调,让东北几乎成为一个自我封闭的生态。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在东北地区投资了多处畜牧业、地产等项目,他认为,跟沿海发达省份相比,东北三省的国有企业、老企业多,重工业比重大,包袱重,影响了转型发展的速度。“作为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发达,但老的国企包袱和担子很重,影响了东北的发展步伐。”
然而,“看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不能只看大企业、大项目,重要的是看从业人员在50人以下、营业收入在500万元以下、资产在500万元以下的中小企业的数量多少。”这是曾任国务院研究室司长、国务院参事陈全生在2019年“东北振兴大讲堂”讲的一段话。
的确,世事无绝对。在东北面临的如此境地之中,中小企业却迸发出勃勃生机。
截至2022年末,吉林省登记在册的市场主体达到332万户,同比增长10.4%,增速居东北三省一区首位,每千人拥有市场主体138户,居全国第6位。
而黑龙江则牢牢把握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重要任务,支持民营企业走向更广阔的舞台。无论是加快建设“六个龙江”、推进“八个振兴”,构建“4567”现代产业体系,还是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黑龙江省都是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热情,助力民营经济大放异彩。
辽宁省的表现也可圈可点。今年上半年,全省新登记经营主体38.5万户,同比增长19.11%,超过全国平均水平6.42个百分点;全省民营经济税收同比增长17.5%。截至6月底,全省私营企业突破110万户,同比增长6.74%,占企业总量的89.6%。
东北这片广阔的沃土,正通过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借助互联网,强化服务意识让百姓、企业、市场均能从中得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寻求到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