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牛蓬丽 山东坤宝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在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固定资产占据资产总额的较大比例,需要通过计提折旧方式逐步分摊至产品或服务中,以优化资产结构,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进而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内容,该过程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存在多种潜在风险。财务人员应基于企业实际运营状况,全面剖析转固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类型,并遵循精细化管理原则,完善转固流程,持续优化相关工作。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在建工程转固的积极作用,有效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效益的提升。
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的条件
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的过程中,首要任务是深入理解现行的会计准则及税收法规要求。接着,需准确评估在建工程的实际状况,结合企业生产运营的具体需求,进行全面细致的考量。当在建工程满足资本化条件,或建设活动已实质性完成,即可着手开展转固工作。若在建工程项目的相关资产在设计、合同及建设方面均符合资本化要求,即便存在细微不一致,但不影响使用或销售,也可依据相关规定启动转固程序。此外,若项目整体已接近完工,无需再投入大额资金,同样可进行转固操作。
简而言之,在实施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在建工程的实质性完成情况,一旦主体工程能够满足实际使用需求,或无法精确计量的成本已暂估入账,就应有序推进转固核准工作,从而及时开始固定资产的折旧计提,有效降低企业税负。
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所面临的风险
核准风险。会计法规及准则对在建工程转固核准有明确规定,特别是在资本化条件上,设定了以不影响正常运营为基准的详细条款。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具体情况千差万别,这些会计准则和税法规定往往缺乏足够的可操作性。如果财务人员对业务要求理解不透彻,或对转固标准判断失误,在提交结转申请时就可能产生信息失真,进而增加企业的所得税负担,带来不必要的核准风险。
责权风险。在建工程转固应由专门部门依法依规进行,但鉴于工程建设的阶段性特点,多数企业并未设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结转部门,而是由财务等相关部门临时组建工作小组来负责。这种做法往往导致转固管理工作中出现职责不明、专业化程度不够的问题。另外,有些企业选择与第三方财务或审计机构合作,虽然专业性较强,却又可能面临工作效率低、缺乏主动性的问题,从而影响在建工程资产的安全。
暂估成本风险。随着工程建设管理要求的提高,项目施工过程中常会出现合同价款以外的变更,以确保工程功能更好地满足生产经营需要。变更时,各方需协作完成现场变更签证手续,为后续工程结算提供精确依据。然而,在实际管理中,部分建设单位对签证的核定和备案工作重视不够,导致在建工程转固时的暂估成本环节资产价值核定不准。若相关资料缺失,后续审核结果将可能出现较大偏差,从而带来不必要的纳税风险。
固定资产价值变动风险。在建工程转固时,需要在验收完成后按规定及时提交审计资料,为后续工作打下基础。但在实际操作中,因重视不够,审核资料常不齐全,导致审计风险增加。对于建设周期较长的项目,转固时可能因建设环境、土地价值等发生变化,导致资产价值也随之变动。若转固时未及时审计,或项目设计、预算、施工等部门未协同沟通审计事宜,实施中易出现审计效率降低、结果偏差等问题。此外,部分在建工程转固时,人为调节财务信息或数据也会导致固定资产价值变动,这些问题都会引发固定资产价值变动的风险。
资产交付风险。在建工程交付清单应包含材料、设备等各类数据,为有序推动转固工作,需按规范整合这些数据。然而,在实际管理中,这些数据清单往往仅由项目管理部门负责,清单内容仅限于交付明细,难以实现对交付资产的精准核定。加之某些固定资产判定标准不明确,导致种类无法细分,账面信息与现场信息不一致,从而带来资产交付风险。
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的精细化管理优化方案
明确转结核准标准。以精细化理念指导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企业管理层需首先加强对转固工作的重视,深入研究转固标准,并明确申请提交的关键时间点,以确保固定资产结转的准确性。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做好顶层设计和规划,从而保障利润总额及累计信息的真实有效,为固定资产管理及税负优化打下良好基础。在具体操作中,应强化对设计要求和使用状态的全面检查,并要求施工企业进行二次初验。当初验合格后,方可作为在建工程转固的时间节点,随后进入试运行阶段,并提交结转申请材料。此外,还需根据工程项目实际情况,将相关标准细化分解,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转固标准,为具体实施工作提供框架指导。
完善责权管理体系。在建工程项目流程复杂,转固工作的顺利实施需要各部门协同配合。为此,应构建精细化管理措施,并确保其得到有效执行。具体实施时,企业财务部门应发挥主导作用,明确各部门的配合职责,确保工作有序进行,避免因责权不清而产生风险。针对工作中遇到的难点,财务部门应主动沟通协调,利用财务信息化平台促进数据交互,提高工作效率。
提升暂估成本准确率。针对工程项目建设中现场签证对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影响,以及可能引发的财务舞弊和转固风险,应以精细化理念为指导,建立完善的签证管理制度。在具体实施中,应严格要求现场施工管理执行签证的申请、审批、备案、资料整理和分析等环节,防止因管理不善或流程缺失导致签证资料不全面、不准确,从而造成暂估成本较大偏差。通过高效、精细的签证管理,为后续固定资产暂估成本的精确性打下坚实基础。
缩减不必要的审计周期。在建工程转固过程中,精细化审计工作的开展有助于提升在建工程金额审核的准确性,并防止舞弊行为。针对当前审核流程滞后、时效性不足的问题,首先应利用信息化、数字化手段提高审计效率,缩短审计周期,推动审计工作向精细化转型。同时,根据在建工程转固流程进展,构建持续性审计体系,将重大单项支出与付款纳入一并审计,以实现从传统事后监督向事中控制的转变。此举能确保转固工作精细化目标的实现,并推动转固工作方式持续优化。
优化资产交付流程。资产交付作为在建工程转固的最终环节,对精细化管理效果有直接影响。实际操作中,常出现交付手续混乱、资料不全等问题,不利于转固工作的完成。因此,财务部门在实物交接时,应要求建设部门、资产使用部门、审计部门等各方均在场,依据交接清单精确盘点所有实物。编制固定资产清单时,要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合理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核算与盘点,确保流程完成、内容无遗漏,从而保障固定资产顺利交接,推动转固工作精细化开展。
在建工程转固过程中,若工作不细致,可能会引发税务、内控及资产管理等多方面的风险。这些方面的出现,往往源于理念认知不足和技术应用不当。因此,在具体实施中,应以精细化理念为指导,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确各项具体要求,并优化技术应用方式,以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这为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的高效、精准、有序开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