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企业资讯>正文
  • 车河模式的18条做法:实践与突破

  • 责任编辑:新商业 来源: 雄安中国网 2021-11-11 13:36:03
  •    出 场 人 物:

    五岳真形图表.jpg

      朱启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大学农民研究所所长

      胡跃高——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态与农作学系教授

      黄万盛——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研究员

      张正河——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县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朱启酒——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教授

      朱安妮——六合神州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技术总监

      李   波——平型关智库理事长

      李卫国——金地矿业公司董事长

      徐鹏举——中国农业大学精准扶贫专项毕业生

      张   琦

      李世珂

      孔   梅

      土地资源全部流转给合作社

      朱启臻

      盘活土地资源,把农民从土地中进一步解放出来。车河社区有78户182名村民,1113亩耕地、3万亩四荒林地,随着劳动力的流动,人与土地关系表现出了双重制约。一是人口制约了土地的利用,传统承包关系使已经外出的农民无力耕种土地,导致大面积耕地抛荒(包括宅基地闲置);另一方面,一部分劳动力被承包地所束缚,不能外出打工,使其收入长期在低水平徘徊。

      发展有机农业就要遵守有机农业发展的规律,将土地资源适当集中,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土地资源配置与适度经营规模的农村产权制度,同时要保证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收益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

      根据发展规划,车河社区采取政府主导,实行土地全流转政策,把上、下车河两个行政村78户182名村民承包的1113亩耕地、3万亩四荒林地的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集中流转给由全体村民组建的产权清晰的股份合作社,期限50年,人人有股份,集体收益分配权资产化、货币化。将农村土地转换为农村居民的法人财产权,保证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证的长期化和市场化,体现市场对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这样,土地实现了集中,便于有机农业的集中规划和生产,农民从土地上获得收益保障的同时,也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为从事其他非农产业提供了空间和条件。

      张正河

      在车河社区建设过程中,十分注重培养当地的“造血”功能,制定了《车河有机农业旅游开发资产、资源流转收益分配方案》《“四荒”地、耕地、宅基地流转方案》《房屋置换合同》等政策性文件,为土地流转经营制定依据和标准。牵头注册成立了灵丘县道自然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吸收上、下车河村全体村民为合作社社员。坚持“农户承包经营权不变、承包面积和承包期不变、国家对农户补偿利益不变”的前提下,将上、下车河两村的1213亩耕地、4万余亩四荒地及林地的经营权集中流转到了合作社,合作社再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给灵丘县车河有机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土地流转完成后,村民可获得四项收入:一是土地流转收益;二是旅游服务收益,按照总体开发规划,全村住户的房屋全部集中拆除,由有机农业综合开发公司为每户集中新建一套两层小楼,下层居住,上层作为农家宾馆使用;三是劳务工资性收益,农民以公司员工身份参与有机农牧业、旅游服务业方面的生产经营;四是公司盈余分红收益,农民每年从有机种养殖业分红的同时,社区里的农民享受免费集中供暖,免费领取土豆、鸡蛋等有机产品。

      李波

      按照国家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的总体要求,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2014年,上、下车河全体村民分别与合作社签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书》,以转让方式将承包经营权流转给合作社,社员获得不同等级耕地和面积的流转费用,村民身份变为社员,依法行使社员的合法权益。

      2014年4月,灵丘县道自然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与灵丘县车河有机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签署《耕地租赁合同书》,约定以租赁方式将合作社的1213亩耕地经营权流转给公司发展现代有机农业种植业,租金按照村集体约定的土地等级,一等地、二等地每年500元/亩,三等地每年100元/亩 (不包括村集体耕地),前三年一次性支付,以后逐年支付。考虑到物价上涨因素,租赁费每三年递增5%。随后,双方签署《耕地租赁补充合同书》,进一步明确土地租赁面积以2017年土地确权面积为准,确保土地承包合同、登记簿和权属证书所记载的承包地块面积、土地入股面积、分红面积四至和空间位置完全一致。

      根据三年CPI物价平均指数,保底租金上浮比例三年周期内增减不超过5%。2018年依据此前双方签署的《耕地租赁合同书》和乙方与上、下车河村委会签署的《资源型资产委托经营合同书》,签署《合作协议书》。合作社将27平方公里内的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水面、河流、沟壑等自然资源与公司合作,共同开发经营生态旅游项目,双方项目收益以年度审计报告可分配利润金额为准,合作社30%,公司70%。

      朱启酒

      车河的做法是组建村社一体的合作社,人人入社,土地全部流转到合作社,走合作化经营道路。车河社区多半是坡耕地,单产低、效益低。土地分散经营只解决了农民的温饱,解决不了村民增收。村民被束缚在二亩土地上,辛勤劳作一年,一亩地扣除籽种化肥农药,纯收入很低。村里很多人丢开土地出外打工谋生,村里1213亩耕地有700亩撂荒。靠农民自己小打小闹的合作社是行不通的,走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必须引入资金,以企业做支撑提高种植业的附加值,规模化经营、多种经营才能实现盈利增收。

      为此,车河引入了灵丘县车河有机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资金,将合作社流转的土地出租转让到公司开发利用。村民不用耕种,每亩就可得到500元土地流转费。公司得到土地进行有机种植,兴办养鸡场和养羊场,进行旅游开发;合作社成员在公司打工,每天劳务收入100元左右;公司盈利后还有分红收入。公司给村民新建了65套二层楼,供村民乡村旅游开办旅馆。村民真正得到实惠,实现增收的目的。

      张琦 李世珂  孔梅

      把车河村27平方公里的经营性资产和所有权归村集体所有,上、下车河两个行政村81户173名村民入社,将承包的1113亩耕地、3万亩四荒林地的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集中流转到产权清晰的合作社(灵丘县道自然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给全体社员颁发“社员证”,作为资产入股和利益分享的法律凭据,建立起动态调整的利益人均分配和与之适应的一人一票民主决策机制,实现了从“分”到“统”的二次飞跃,适应有机农业集约化生产的需要,促进资源变资本。

      合作社与当地工商企业成立的“灵丘县车河有机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合作,由其负责统一规划经营集中起来的资源和土地,并独立承担市场经营风险。按照合同约定,每年支付合作社不低于30万元的基本保底收益,包括天然气、水、电等基础设施运行费用、分给社员的实物资产(粮食、蔬菜等)与合作社用于从事社区保洁的老人的工资及经常性办公支出。

      由于项目建设尚未全部完成,经营收益没有完全体现出来,分红收益还没有兑现。有机农业发展前期,特别是垦地合作项目收益尚未稳定的阶段,以适合的现金补偿方式体现土地财产基本收益,是保障农户生活不低于现有水平和社区建设顺利推进的必要条件。经营主体前三年每亩地每年支付社员土地流转金500元,以后每隔三年递增5%。随着农民人均综合收入增加,从第四年起经营主体每年支付合作社保底收益55.65万元,人均3,058元。

      胡跃高

      2013年,车河有机社区成立灵丘县道自然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村民将承包地经营权流转给道自然合作社,村委会代表村集体将全部土地等资源经营权流转给道自然合作社。其结果既克服了原有每个家庭承包土地分散,抛荒地越来越多,城市企业要么进不去,要么进得去、理不清、出不来的问题,也克服了单一农户或仅用集体剩余资源与企业打交道,村民与村集体处于弱势地位的问题。用今天土地“三权分置”的观点看,车河有机社区在当时情况下进行的土地使用权集中的方法是正确的。

      李卫国

      上下车河村委会通过召开村民大会,组织成立了全体村民参与的车河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区域内原本分散的耕地、林地和四荒地等资源进行了确权,并将它们统一归入合作社集体经营,然后与我们公司采取逐年承包、一次性流转等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了流转。

      工商资本进村办企

      张正河

      为了尽快摆脱贫困面貌,让村民过上好日子,灵丘县设计编制了车河有机社区建设规划,打造集种植、养殖、加工、服务、旅游为一体的有机农业系统项目,由灵丘县重点龙头企业山西金地矿业集团注册成立了灵丘县车河有机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参与上、下车河两个村27平方公里的整体改造,以有机农业和生态建设为内容,通过“以企带村、以村促企、村企共赢、百姓得益”实现精准脱贫目标。

      政府主导、企业牵头、农民参与、协同发展,共同打造生态优美、产业发展、生活美好的车河社区,推动有机农业向多元化、综合化方向迈进,走出一条北部贫困山区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按照约定,企业用工优先使用两个村的村民,截至2018年,有七八十位村民在企业务工。在安置本村村民就业的同时,周边村庄的农民也在这里打工挣钱。在村东北方的三条沟岔里还放养了3万多只柴羽乌骨鸡,一天产蛋三四百公斤有机乌鸡蛋,仅此一个项目,就解决了村里19名男女劳力的就业问题。在村南半山腰的空地上建起了灵丘特色畜牧品种——大青背山羊基地,科学设计草库伦,存栏量约1000只高品质羊,可以满足当地生态旅游特色美食的供应。

      资产变资本,生态环境占股份,农民变股民,干活有工资,收益有分红。部分外出务工的村民开始回村从事有机种植、养殖,社区破天荒地迎来了村民流出的拐点。

      朱启酒

      车河引进灵丘县车河有机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进村,发挥龙头企业的统领和引领作用。在产业方面,有机种植面积达到700亩,发展林下经济1.2万亩,养殖绿地绿壳柴鸡3万只,养羊1000只,车河有机鸡蛋、青背山羊等产品获得了有机产品认证。农民获得稳定的土地租金收入、工资性收入和盈利分红收入,实现良性循环。

      在社区建设方面,公司负责基础设施建设、有机社区建设、旅游设施建设,铺设柏油路,开展绿化美化,实现天然气入户。流转土地1213亩,改良耕地300亩,改善增加水利设施,发展有机种植750亩。建设柴鸡养殖场、青背山羊养殖场。建设有机园区展厅和民俗文化博物馆;进行河道整治拦河蓄水,建设护地景观坝、拦河蓄水景观坝、步行桥、铺设田园风光人行道等。开展游乐设施建设,建设梦幻幽谷、露天影院、空中自行车、攀岩等。

      正是由于公司的力量,使车河社区在短时间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2018年,累计投入1.8亿元,在试营业期间,吸引了逾万人次游客观光体验。

      朱安妮

      动员企业家、特别是依靠本地成功矿业老板,参与家乡的新农村建设,用他们的资金投入和管理经验为全域有机乡村创建作贡献。有些企业家从开始对投资农业不感兴趣,县里领导让这些老板参加各种会议和培训班,参加外地考察,张书记耐心地和他们交流,到后来这些企业家都成了环保意识极强、热衷于有机农业项目建设的领头人和专家。

      第一个带头吃螃蟹的是车河项目的李卫国,他的成功又带动了夏东升、刘会明、段卫国等一批企业家投身到家乡的生态农业建设中。在灵丘生态有机脱贫的攻坚战中,企业家的加入成为了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

      胡跃高

      道自然合作社将村庄全部土地、宅基地等资源的经营权,通过协商,流转给灵丘县车河有机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公司利用自身资金优势、市场优势、信息优势进行社区建设与经营、利益分成;新增社区经营项目与合作社协商推进。2017年启动车河旅游项目,2018年启动梦幽谷项目都是按照这一方式管理的。

      建设初期,灵丘县车河有机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将全部耕地管理任务都承担起来,随即发现农业生产作业效率低、管理成本大。出现问题后通过协商,将种植与畜牧养殖等有机生产的主要任务分步移交给合作社。合作社在充分讨论基础上,分项启动有机生产项目,逐步展开养蛋鸡、养猪、大田种植等工作,双方感觉良好。8年后的今天,企业与合作社成为车河有机社区建设互相离不开的工作伴侣,在有机社区示范建设实践中比翼双飞。

      优化合作产权制度

      朱启臻

      植根于中国农耕文明的农村“乡绅治理”互助合作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现代企业股份制度与互助合作制度是两种并立的组织结构,股份制度是对合作制度的优化,不是改造,更不是取代。

      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新一轮土地制度改革与合作化带动的农村体制机制改革所面临的关键问题是农村合作社与公司的组织差异与管理机制不同,使得农村资产量化股本所组建的经济合作社与股份制公司的对接存在着制度性障碍,合作组织一人一票和有限公司大股东制的议事规则的错位,决定了垦地合作的制度性缺陷。

      车河有机社区建设及可持续发展,必须从体制机制层面彻底解决这一结构性问题,建立合理的市场主体利益分配机制和分配结构是垦地合作成功与可持续的关键。寻找到垦地合作的新途径,把多重收益保障体制机制稳定下来,把农民包括转换身份的农业产业工人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统一起来,把公司的利益与合作社的利益统一起来,从制度建设与分配机制上明确责、权、利,实现有机农业产业及农村组织的有效衔接。完善流转土地农民的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合理提高个人收益,通过平等协商方式让个人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合作社委派代表参加公司董事会,对公司重大事项拥有一票否决权,包括资源、人力、资金、市场等诸要素根据双方的合作意愿进行配置,收益分配也按照双方的股份比例进行,从制度上保障双方各自的利益不受损害。

      李波

      根据2017年土地确权,上、下车河全体村民分别与合作社签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补充合同书》,把土地流转的“转让方式”改为“入股方式”,产权变为股权,保证社员的保底分红基本收益与效益分红的长期收益,社员身份进一步转变为权责清晰的股东(投资人),依法行使股东的合法权益。

      上、下车河村委会作为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代表,经全体村民同意,把集体所有的耕地发包给合作社,并以“委托方式”将山川、河流、峡谷、森林、草地等资源性资产的经营权委托合作社经营,以合同方式明确所有权和经营权。由于所有权和承包经营权利益的一致性,为农村经营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的“永佃制”提供了制度性保障,有效防止由于人事变更导致的所有权随意收回现象的发生。村社一体制度有利于落实国家对农村的各种支持,国家投资建设的基础设施、扶贫资金等作为国家对集体的投入,不断增加合作社的出资比例和股权比重,壮大集体经济力量。

      就地城镇化

      朱启臻

      2013年,车河村启动了车河有机社区建设。按照统一规划,重点解决住房问题,把两个分散的村合并在一起,集中建设了65套新村民居,每户一套130多平方米的两层小楼,上层居住,下层可作为宾馆使用。2015年,当地政府投资整修道路、桥梁,建设天然气管道及设施,污水处理和垃圾收集环保设施;修建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国学馆、敬老院、卫生室,新建有机餐厅、旅游接待中心、办公用房、民俗博物馆等。村民的居住条件和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集中体现在三方面:

      首先是新民居。车河村的民居由原来的平房加院落结构变成了楼上楼下结构,同步实现了三个“革命”:厕所革命、厨房革命和卧室革命。冲水马桶厕所让农民彻底告别了脏臭差的露天厕所;整洁的厨房、现代燃气炉灶的使用使厨房卫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卧室、整洁的床铺让农民过上了现代城镇生活。这些变化不仅有效推动了农民传统卫生习惯的改变,还帮助农民树立了新的生活理念和习惯,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了活力,也让美丽乡村建设显成效。

      其次是适度集中居住。过于分散的居住环境导致基础设施难以串联至家家户户,不仅影响农民分享现代化成果,也影响农民就业、交流和文化生活。车河有机社区把分散在大山里的二十多处小聚落农户集中到下车河村相对平坦的空间,使居住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有效改变了分散农村的落后面貌。通过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配套,污水与垃圾集中处理,创建了生态宜居的生活环境,提高了农村居民生活质量。

      其三是现代公共空间的建设。公共空间是村民聚集、信息交流和娱乐的场所,车河新型有机社区为适应社区居民文化生活需要,在车河社区先后建设了灵丘文化名人邓云乡纪念馆、传统农具馆、传统手工艺馆以及铁匠铺、酒坊、油坊、豆腐坊等传统作坊,为人们“记得住乡愁”提供了实物展示,也为社区活动提供了空间场所。村民们每天聚在一起聊天、打牌、跳广场舞,这是分散居住不能实现的。

      张 琦 李世珂  孔 梅

      车河有机社区依托有机农业产业,实现就地城镇化。车河村原有住房毁损严重,2013年启动车河有机社区建设,按照统一规划,首先重点解决住房问题。经营主体集中建设了65套新村民居,每户一套二层小楼,上层居住,下层作为旅游宾馆使用,农民通过经营获得住宿餐饮收入,彻底解决了居民住房问题。通天然气管道13.7公里,通村公路18公里,区内道路20公里,街巷路2公里,临时展示中心一座。

      李卫国

      将村民原本破旧的房屋进行集中拆除,建设游客接待中心和体验式农庄等生态旅游设施,其中包括两层结构的新型农居60套,一层由村民自己居住,二层在社区的统一组织下可以对外经营。

      产业多元化

      朱启酒

      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是培育多元化、市场化的产业融合主体,不断强化农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的基础作用,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车河社区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了三产融合发展,新型主体共享产业增值收益,并取得一定新进展。

      乡村经济必须走多元化发展道路。实践证明,我国现有村庄,没有哪一个村是仅凭单一农业产业走上富裕之路的,所有富裕村庄走的都是多元经济发展之路。多元经济不仅要求主体多元化,也必然要求产业形态多元化,除农业以外,还应有加工业、制造业、手工业、商业、旅游、文化、教育等各色产业。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培育一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鼓励在乡村地区兴办环境友好型企业,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提供更多就业岗位。”车河社区通过几年探索和发展,已经初步形成多个产业形态。

      1、有机农业。车河村依托中国农业大学发展有机旱作农业,因地制宜建立用地养地结合的耕作制度,保持水土,发展绿肥,增施有机肥,不施化肥,实现旱作农业有机生产不减产,不仅生产出高质量的有机农产品,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也保护了绿水青山,为发展乡村服务业奠定了基础。车河社区有机农业不仅生产农产品,也是承载传统优秀农业文化的载体,还是社区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有机农业,才带动了观光、体验和销售。

      2、生态旅游产业。依托车河村自然资源,建设梦幽谷、露天影院、空中自行车、攀岩等,吸引城里人到此休闲度假,开展户外运动。试营业期间,吸引了上万人到此观光度假。乡村旅游依托的是自然资源、农业资源和乡村资源,这些资源挖掘得越深入,乡村旅游的可持续性就越强。车河社区的乡村旅游刚刚起步,势头良好。下一步需要探讨旅游内容的综合化,特别是与乡村文化的融合十分重要。

      3、民宿产业。民宿是指利用农家自用住宅空闲房间,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及农家生产活动,为游客提供乡野生活的住宿处所。民宿不同于饭店和农家院,重在让人体验当地风俗文化、感受民宿主人的热情与服务。车河村目前建立了民俗展览馆,展示了豆腐坊、油坊、酒坊等传统手工作坊,是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的重要形式。社区的设计理念和目前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具备了发展民俗的基本条件。下一步需要对农民进行培训,把民宿和民俗文化作为车河旅游的重要内容,使之与公司主导的旅游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4、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业对于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车河村将自己生产的粮食、油料、薯类、豆类、果品、蔬菜、菌类、蛋类、肉类等农产品经过精选分级、包装,使农产品变成农商品,即可以减少产后损失,又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这是农产品的初步加工,下一步的加工发展是结合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的建设,实现多元化加工业发展,特别是与旅游结合的特色餐饮业,要作为乡村加工产业的重要形式。

      朱启臻

      受有机种植面积和畜牧养殖规模的限制与产业布局规划,车河有机农业产品营销群体主要是游客,加工熟食品和半成品供游客消费采购,增强与扩大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有机农业示范、创新生活居住方式为一体的,以田园乡村环境为基础的农业综合体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在此基础上,根据灵丘有机农业园区实施规划发展加工业,扩大就业,提高产品附加值与收入。

      车河有机社区倡导的有机生活方式作为其突出特点与核心竞争力,成为北京休闲农业市场的主要卖点,吸引游客休闲养生、置业养老,发展壮大旅游、教育、健康、养老及社区信息化服务产业,带动社区居民从事旅游接待服务、农业种养、社区管理等工作,从原住农民转变为社区第三产业工人。

      有机社区良好的自然环境与舒适的居住生活将陆续吸引外来新居民在有机社区投资置业,形成以乡村生活方式为主导的新社区发展模式,为休闲度假游客打造一个独一无二的生活体验区,通过生态环境享受、体验劳作、感受田园休闲、享受精致服务等方式,让分时度假的游客体验一种独特乡村田园般的休闲慢生活。

      利用城乡差异规划设计、组合引起旅游者消费欲望,使旅游者亲身感受和参与现代有机农业技术与生态农业等大自然情趣,把有机农业及自然资源景观与旅游资源融为一体,最终达到生产、生活、生态的有机结合,既发展了农业,又保护了环境。

      张 琦 李世珂  孔 梅

      开展适合的有机农业种植和养殖。车河有机农业社区全域禁用农药、化肥、除草剂等,并建立有机农业执法队进行监管,以确保“全域有机”的发展。目前,种植杂粮、蔬菜等有机种植700亩。有机肥等投入品经有机认证组织评估,政府统一采购发放给有机农业种植公司。8种农副产品取得有机认证。

      为满足“全有机”标准,邀请农业专家根据植被、区域面积等测算可养殖的畜禽数量。目前,养殖有机鸡3万只、有机羊5000只,产品全部取得有机认证。绿壳柴鸡蛋上市销售,市场接受度非常高,平均售价20元/斤。

      有机产品生产出来后,由经营主体社员进行有机产品的初加工、标识扫码等包装加工。包装在加工车间完成。未来,随着有机产品数量的增加,重点发展产品深加工产业。

      开发“有机农业+乡村旅游”,打造田园综合体。整修景观区三处,山地自行车道13公里。改建传统庙宇五座,兴建民俗博物馆一座,房舍36间。2016年车河社区新建有机餐厅(1000m²)、旅游接待中心(700m²)、拱形石桥一座、砌筑石坝1公里,有机羊圈4个(1000m²),新建办公用房、民俗博物馆(600m²)、窑洞19间(570m²),草坪7000m²。

      2018年,车河有机社区旅游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作为乡村俱乐部一部分的农家宾馆接待服务将进入平稳经营期。比照附近同类型、同规模旅游景点的客流量预测,每年游客接待量预计可达到3万人次。

      徐鹏举

      2018年3月,我们在上北泉村发起了有机杂粮种植和销售试验,在村民的眼皮底下按照有机方式种植杂粮,对村民产生了积极影响。收获后利用我们自身的优势,通过微信等渠道宣传,一天就将收获的玉米、红小米、黍子全部售出。

      结合白马寺村的基本村情,发起成立了黍稷工艺品合作社,以粮画、剪纸为创作主体,目前创新了八个系列产品,完成了350批次的销售。在第五届车河国际有机农业论坛上,合作社的剪纸作品《车河剪影》作为论坛指定纪念品赠送给与会的国内外嘉宾。因此,合作社员收入有所提高,让农户尝到了甜头。

      张正河

      车河的产业组合是采取“有机农业+美丽乡村建设+生态快乐旅游+体面劳动扶志”的模式,通过发展特色产业、生态旅游等沟域经济,助推农民脱贫、农业增效、农村发展,走出脱贫攻坚和就地城镇化新路。这种产业选择与组合,与地方志的记载高度吻合。

      李波

      车河有机社区项目总投资4.3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18000万元。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1.82亿元。“有机农业+乡村旅游”的产业融合格局基本形成,上、下车河村民从产业发展中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除土地保底租金和就近打工收益外,还可以从灵丘县车河有机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有机农业种植、养殖分得有机产品实物福利和天然气补助,公司每年支付给合作社30万元办公经费和安抚老年人的生活费用及保洁工资。公司通过有机社区的建设和发展将获得包括土地、资源性资产增值红利、政策红利和劳动力红利等多种红利。

      发展壮大有机农业基础产业

      朱启臻

      中国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对灵丘县有机农业规划区域内水样的48项常规理化指标和金属离子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水样呈弱碱性,无机阴离子含量硬度适中,有机物含量很低,总有机碳在2mg/L左右,有机污染物未检出,符合我国饮用水、地表水、地下水及矿泉水的相关水质标准,也符合国际上广泛采用的欧盟、美国和世界卫生组织的饮用水标准。特别是山泉水的锶浓度为0.529mg/L,达到了高锶矿泉水标准,远远高于著名的法国依云矿泉水(锶约0.25mg/L),与中国昆仑山矿泉水(锶约0.45-1.0mg/L)和西藏5100矿泉水(锶约0.2-0.5mg/L)位居同列。

      有机农业是一种最佳的农耕文明体验与回归的生产方式。有机休闲农业作为一种新型农业产业形态,农业活动的基础是农业,目的是休闲,本质是体验。通过土地整理开垦,增加种植面积,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有机食品和体验基地。车河重点发展了有机畜牧业,提高综合收益,发挥产业支撑的基础功能。

      有机产品的快速发展是促成有机农业产业迅猛增长的一大因素,有机农业基于创新和科学的新型农业,为土壤养分的培育、病虫草害的控制以及提高产量提供了新的方法。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有机农业体系通过使用比化肥远为经济的菌肥、绿肥、堆肥、天然矿物质以及许多其他资源向植物提供可以确保产量的氮磷钾等基本养分。

      面对不良的生长条件与今后可能发生的极端气象条件,有机农业体系较之常规农业体系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其产量也会高于常规农业。这一点已在车河2014年的有机种植实践中得到充分验证。在这样的有机生产系统中,利用的是生态过程而不是强化了的化学措施。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机农业生产系统的优越性将不光体现在经济方面,也会体现在劳动力的节省上。

      曾有人断言如果大面积发展有机农业,我国将出现粮食短缺现象,但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现代有机农业系统是一种合适的和值得推广的经济模式,良好的管理技术不但能解决有机农作物的减产减量问题,更能对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作出贡献。根据测算,扣除重复统计部分,到2018年,每年有机社区有机农业种植、养殖业总产值7490万元,带动休闲旅游产业收入4500万元,两项合计11990万元,产业的拉动与支撑作用显著。

      张 琦 李世珂  孔 梅

      检验改善水土气质量,建立适宜生态环境。有机农业园区的建设离不开健康的生态环境,水源、土壤、空气质量保障与建设是发展有机农业的基石。灵丘县在生产有机产品之前对生态环境进行了检测和改造。

      经权威机构检测,车河社区水土气具备发展有机农业的条件。

      灵丘县车河有机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委托北京谱尼测试公司对灵丘有机农业园区土样化验分析结果显示,土壤有机质和铁、锰、硫元素含量丰富,pH值、阳离子交换量、重金属及农药残留均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具备发展有机农业的土壤条件。车河社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高达25毫克/公斤。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对区域内水样48项常规理化指标和金属离子指标检测,水样呈弱碱性,无机阴离子含量和硬度适中,总有机碳在2mg/L左右,有机污染物未检出,符合我国饮用水、地表水、地下水及矿泉水的相关水质标准,也符合国际上广泛采用的欧盟、美国和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标准。

      京诚监测机构对区域内空气质量以PM2.5为主的六项指标进行监测,都在二级天气以内,细菌总群和负氧离子均符合生态旅游标准。

      为提高耕地质量和地力等级,进行农田改造。车河村原有耕地贫瘠,投入不足。车河村乃至整个南山区都以褐土和草甸土为主,土壤肥力按全国分级标准为中下等水平。为提高耕地质量和地力等级,发展适合有机农业种植的土壤,灵丘县车河有机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投入资金,进行平整土地、更换土壤、加厚耕作层、增施有机肥等保护和改善土壤的措施,新造改造高标准有机耕地700亩,机井一眼,水塔两座,供水管网16公里,建鸡舍8处,养肉蛋兼用鸡3万只,建羊场一处。购买农机车辆12台,购买农机具,修建仓库3座。

      修建公共基础设施,提供有机农业发展必要条件。2015年政府投资整修道路、桥梁,建设天然气管道及设施,污水处理和垃圾收集环保设施;修建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国学馆、敬老院、卫生室;建设水利设施,包括机井及滚水坝、顺水坝和护地坝、景观蓄水工程、输水管路及水池等饮水和灌溉工程、移动喷灌设备、灌溉U型渠及排水渠等水源项目。

      集中全力抓试点

      朱安妮

      灵丘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坚定不移地走生态脱贫、有机生产的道路,县乡各级领导对生态建设的认识高度统一和计划实施的力度是成功的决定性因素。灵丘的整体设计是一个长期的建设项目规划,先集中全力抓一个试点把最贫困的上车河和下车河两个自然村合并成一个车河村,集优势“兵力”、财力把车河村的样板做好。

      灵丘县成立了有机办公室,设有有机办主任,这在全国可能是独此一家,两任主任赵优文、李志军被大家称为“赵有机”“李有机”。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不仅邀请国内专家到灵丘讲课,办培训班,还多次组织干部到上海、浙江考察学习。从2014年推行有机种植和养殖开始,当年的秋季就召开了车河国际有机农业论坛,到2020年连续召开了7届,不仅云集了国内专家,还邀请了来自德国、法国、日本、意大利、比利时的农业专家,来自美国哈佛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国际有机联盟的理事、亚洲主席周泽江先后六次出席论坛并发言。在中国北方一个贫困县的小山村里年年举办有机农业的国际论坛,这在中国也是先例。

      与多所大学紧密合作

      朱安妮

      与大学开展卓有成效的合作是灵丘扶贫工作成功的重要经验。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校长上任一个月后的第一次出访就到了车河,并参加了“车河国际有机农业论坛”。

      灵丘县和多所大学紧密合作,在整个生态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尊重知识、尊重专家。中国农业大学胡跃高教授和中国农村经济专家朱启臻教授在灵丘县设有一个教授工作站,就在红石楞乡的有机车河村。此外,山西理工大学的工作站也设置在此。

      中国农业大学的一个研究生班常年住在灵丘,老师和学生时而分散在各个村庄做村建调研与指导工作,时而集中回到县委党校上课、总结完成调研报告。许多有价值的种植试验和社会实践以及理论学习都在这里完成,也出现了一批非常有价值的有机种植论文。学生们走村入户的调研工作,发现了一批土生土长的能人匠人,在生态脱贫工作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强化土地租金的市场化属性

      朱启臻

      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依法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探索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办法和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保护成员的集体财产权和收益分配权。

      土地是农民的重要财富,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发生了分化,土地的生活和生产保障功能弱化,财产功能上升。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是法律赋予农户的用益物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是农民作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应当享有的合法财产权利。

      车河社区合作社的土地租金包括递进地租和实物地租两种形式。递进地租是由开发主体一次性支付给合作社575万元,用于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性开支,确保农民的生活不低于现有水平;三年建设期后,由于农民人均综合收入大幅增加,从第四年起开发主体每年支付合作社保底收益55.65万元,人均3058元,以后每隔3年递增5%。

      农民承包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不代表农民放弃法律赋予的用益物权,特别是垦地合作的项目收益尚未确定的阶段包括建设期,以较高的现金补偿方式体现土地财产分配权利,是保障农户生活不低于现有水平和社区建设顺利推进的必要条件。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按资产性质划分,属于经营性资产,在经营活动中承担有限责任,分享经营收益。但现阶段的农民主体承担风险的能力较弱,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程度较低,垦地合作中农民处于弱势,看重眼前利益,轻视或者放弃长远利益,市场资源配置的天平更多偏重资本一方。这是我国目前土地制度落后和市场机制不健全的过渡性选择。

      实物地租是现阶段土地收益分配的另一选项,包括基础地租和经营收益,基础地租列入成本。基础地租本质上是固定支付的货币地租,不和经营成果挂钩,但要按照比例从其经营收益中扣除,以此体现风险与利益统一的公平原则,也有利于引导农民建立规范经营的现代企业法人治理制度。实物地租最终可以把企业的经营成果与每一个生产者的利益统一起来,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现代企业制度。

      车河社区的实物地租包括开发主体整理与新开垦的有机农田以及为拆除居民旧居新建的二层住宅,农民享有宅基地及附属建筑物的永久使用权。新增高标准有机农田2000亩,其经营收益合作社同比分享30%,按照相同统计口径计算,合作社每年可以增加180万元收入。居民新建住宅上层居住,下层作为旅游宾馆接待游客,统一由专业旅游公司经营,扣除成本后的收入归农户。表面看是用旅游设施置换农民的宅基地,实际上所有权归属农民的旅游设施依然由公司统一经营、利益共享。由于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其固定地租不断增值,农民的收益也随之不断增加。

      采取多种营销方式扩大有机农产品销售

      张琦 李世珂  孔梅

      根据实际情况,主要采取“电商+口碑+旅游”的销售方式。由于车河有机农业发展刚刚起步,产品数量和品种不丰富,不能满足大规模市场供给。目前主要通过电子商务和消费者口碑传播实现有效销售,以及游客产地直接采购。

      为推广有机农产品,灵丘县引入“乡村优品发掘计划”,成为首批实施县。该计划通过贫困地区政府、高校、媒体、企业的“产学研”互动,共同打造贫困地区品质过硬、安全追溯、品牌鲜明、市场认可的优质产品,由北京丰复久信营销科技有限公司具体负责落地实施。

      “乡村优品发掘计划”推出“餐饮领军企业品牌+贫困地区公共品牌”联合品牌,借助品牌餐饮企业的影响力,通过“连锁餐饮消费扶贫”等餐饮领军企业走进贫困县、直接采买当地可追溯扶贫优质食材,形成销售转化。并为贫困地区输出品牌、输出技术、输出管理,以品牌餐饮企业的市场标准倒逼区域特色产品实现质量提升、产业升级。

      “乡村优品发掘计划”还联合知名高校通过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方式去见证、发掘、展示、转化贫困地区的特色风土、风貌、产品,与品牌餐饮企业形成有效联动。通过主流传统媒体的报道、直播贫困县县长代言本地可追溯扶贫优质食材、美食网络红人在线制作可追溯扶贫优质食材特色菜品等宣传方式,扩大贫困县可追溯扶贫优质食材的市场影响力。另外,适时组织商超、农业批发市场及电商平台等销售渠道为贫困地区公共品牌提供产销对接,帮助打通可追溯扶贫好食材全程上行渠道。

      未来将与大城市建立合作关系,提高有机农产品影响力。下一步,车河有机社区将重点通过发展CSA(社区支持农业),与大城市社区“结对子”,产地直供,以销定产,进一步扩大有机农产品的销售规模,提高其影响力。

      朱启酒

      农产品滞销问题始终是困扰农业发展的难题。车河社区建设了有机农产品展示大厅,游客可以通过现场体验将有机农产品带回家。同时,车河村积极走“互联网+农产品”之路,实现线上线下融合营销,推动特色农产品的规模化、品牌化、产品销路多元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形态的需求越来越高,必须彻底克服农产品以粗加工形态进入市场的弊端,走农产品形态多元化的路子,加强对农产品标识、产地、质量、包装、品牌的创意设计和市场营销,提高品牌运营意识。车河社区针对市场需求,将农产品加工成不同的形态,初步实现了与市场的精准对接。

      产业经济分组联动,三级管理结构基本成型

      胡跃高

      车河有机社区是新组建的社会经济结构体。有机社区由上车河与下车河两个独立的建制村合并而成,成立统一的车河有机社区党支部。在产业经济管理方面,初步形成了分组联动、三级管理结构。

      第一级:决策层。为灵丘县金地矿业有限公司与车河有机社区联合组建的灵丘县车河有机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此公司作为管理与决策机构,负责车河有机社区所有重大产业建设项目决策,是园区产业建设的领导核心;

      第二级,组织执行层。其分为两部分,分别是:灵丘县车河有机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项目部负责车河有机社区建设与管理,车河道自然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组织有机生产,双方单独核算,统一协调;

      第三级:执行经营项目组。在组织执行层下面负责具体项目的落实,其中有机社区建设与经营部分包括有机餐厅、旅游接待、梦幽谷项目与食用菌项目小组;有机生产部分负责蛋鸡养殖、生猪养殖、蔬菜种植、有机旱作种植、其他耕地种植管理等项目组。项目组内组间联动。车河有机社区产业“社企一体、村社一体”,基本建立了合作社与合作联社经济“分组联动、三级管理”体系,保证了8年建设中每项建设任务分工明确、落实到人,这是车河有机社区“创造美好家园,实现产业兴旺”重要的组织保障。

      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

      合作社理事长三副重担一肩挑

      胡跃高

      上、下车河两个建制村合并,大量城市资金、资本进村,多项国家项目落地,旧村落全部推倒待建待垦,上百村民先后重新安置回归家园,新的有机生活秩序的建立让车河有机社区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其背后是巨大的思想建设与物质建设工作。实践证明,车河有机社区组建合作社,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兼任理事长,是特定历史时期做出的正确决定。王春就是那个三副重担一肩挑的人。王春作为村庄的当家人也是“定盘星”,在整个有机社区建设中发挥了稳定投资者信心、安定村民人心的重要作用。他是对村务、村民知根知底,为建设工程大事长计划,小事短安排,确保其准确无误的建设功臣。

      在建设中持续加强村集体经济实力

      胡跃高

      2013年,上、下车河村集体经济为零。2014年之后,伴随着村庄建设,村集体经济趋于好转。最初通过企业与合作社联系,解决老人养老福利(60岁以上)问题。2018年之后,通过合作社养鸡、养猪项目,积累部分资金,先后解决了全村社员医疗保险、养老保险资金问题。2020年,村集体收入46万余元,除去一般开支,每户村民补助冬季取暖费2000元。村集体经济实力的稳步增长及村民福利待遇的提高,增强了有机社区发展的凝聚力与向心力。2020年以来,在外打工的年轻人有两批回家创业,乡村社会建设步入了良性发展状态。

      使用清洁能源

      李卫国

      为了更好地保护车河有机农业社区内良好的生态环境,我们投入1000万元,从县城穿过崇山峻岭铺设管道13公里,把天然气接进了社区。下一步还将投入300多万元为每个生态农居安装污水处理系统,投入400多万元安装槽式太阳能。

      社企经营工作进行改革

      中国农业大学全域有机农业协作组

      2019年,国家扶持20万元资金给合作社,村集体启动建立养猪场与养鸡场。经过一年养殖,获得了可观效益。合作社也积极参与社区旅游等建设,2020年合作社共收益46万余元。2021年再度扩大养殖规模,致力于继续增加集体经济力量,用于村民福利与社区社会经济发展。

      2021年5月,社企经营工作进行改革。土地经营项目由合作社负责。合作社结合实际,经过与村民反复讨论,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生资、统一部署、统筹销售、分组生产”的方式,进行生产内容划分与分工,目的在于调动社员的生产积极性,保障村民利益。调查发现,今年地里的庄稼长势喜人,硕果累累,社员满怀信心。此情此景,让人们浮想联翩。

      建立了全国第一个乡村有机社区

      中国农业大学全域有机农业协作组

      2013年建立车河有机社区时,上、下车河两个村庄均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村,在册人口78户,18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2户,77人,行政区域面积27平方公里,耕地1213亩。村民经济收入主要以农业种养和外出务工为主,农业生产靠天吃饭,农作物种类主要为玉米、谷黍、豆类等,村民人均年纯收入2300元。年轻人不愿回村里,姑娘外嫁他乡,娶来的媳妇都要求男方把户口迁出。

      2014年,按照总体开发规划,全村住户房屋拆除,由车河有机农业综合开发公司为每户兴建一套二层小楼,计划下层作为民宿客栈使用,上层居住。旅游休闲服务内容规划是关系农民直接收入的项目,主要有住宿和餐饮消费两部分。

      目前,社区共建成两层结构130平方米的新型农居93套,其中包括2020年建成的二期安置房28套,这部分新居主要作为吸引外出务工青壮年村民回乡创业的安置用房。此外有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的红石塄乡敬老院;新建1500平方米有机观光餐厅;建民俗博物馆(建筑面积700平方米、院落3000平方米)1座、700平方米展示中心1座、1500平方米的接待中心;建污水和垃圾处理厂各一座;铺设天然气管道13公里;整修田间道路和水利设施13公里,新架桥梁10座。社区村民2015年便实现了整体脱贫。到2020年,社区人均年纯收入为21500元,是7年前的9倍。社区每年为村民交养老保险以及合作医疗,分发多种福利。

      车河有机社区建设在实现农民增收的同时,同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由过去“院荒芜”“房破烂”变成今天的“山水绿”“村整齐”,已然成为山水特色乡村的缩影。

      实现了全社区有机生产

      中国农业大学全域有机农业协作组

      2013年开始,借助得天独厚的资源,车河社区采取“有机农业+生态旅游+村庄改造”模式,规划实施有机种植与有机养殖,发展生态旅游等农业转型发展项目,经营盈余分红村民占30%,公司占70%。通过实施车河有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在确保农民不离地、不失地、不失业、不失居、保增收的前提下进行村企合作,将第三产业植入乡村,有效保障第一产业的发展,使农民收入从单一的第一产业,发展到一、二、三产业联动,优势互补。

      从2014年至今,车河有机社区所辖27平方公里内连续8年按照有机农业生产要求,种植业采用有机肥、生物肥、矿物肥培肥土壤,生产作物养殖业采用有机饲料满足畜禽营养需求。不使用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三年后的2016年即获得有机认证。

      2018年车河有机社区确权耕地面积800亩。2021年种植玉米215亩、黍子40亩、谷子20亩、土豆40亩、小麦10亩、果树400亩,2021年养殖柴羽乌骨鸡1.3万只,年产蛋65000斤,青背山羊3800余只、存栏黑猪60头。除外出人员外,村里有劳动能力者均从事农业生产或社区工作,公司或合作社支付工资。由于建设任务大,工作多,社区还长期为周边村庄数十位农民提供工作岗位,实现了村民就近就业挣钱,服务社区发展。

      全心全意依靠科学技术

      中国农业大学全域有机农业协作组

      车河有机社区一直坚持有机建设,坚定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先后与中国农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农业大学、伊兰国际等单位合作,规划先行,确定了生态安全的第一指导原则。借助县委县政府与高校开展校地合作契机,在社区建立了教授工作站和研究生实习基地,一大批专家和研究生长期驻扎,为社区提供技术指导与服务。

      从2014年开始,由大同市人民政府和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联合主办的“车河国际有机农业论坛”在车河已成功举办7届,每年都有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参会,给社区建设与发展带来大量新理念、新技术。

      此外,为保证产品质量,与中国质量协会合作,建立追溯系统,纳入全县执法监管和追溯平台,努力实现全程追溯,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可靠。并将现代农业技术与村民的经验相结合,凸显有机农业的精髓,为社区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无相关信息
  • 车河模式的18条做法:实践与突破
  • 车河模式:全域有机农业运动的中国方案
  • 车河模式:探索生态扶贫新范本,开启乡村振兴新路
  • 灵丘有机产业实践:中国“再农业化”之路
  • 乡村振兴的中国路径:完成从思想到行动的生态文明
  • 中国实践:有机农业背后的生态文明转型与乡村振兴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样
  • 车河思想:有机农业的中国特色传承与创新
  • 主编推荐 ...
  • 雄安新区/房价/最新消息@雄安新区周边房产可以投资吗

  • 五部门联合约谈11家网约车平台公司

  • 雄安新区的房子还限购吗,房子是多少年产权的?

  • 最新人物 ...
    滚动新闻 ...
    新闻排行 ...
  •   CopyRight 2017-2018,Power By http://www.xachina.org Inc.All Rights Resered 邮箱:360737408@QQ.com 编辑部电话:4001153315

      本网除注明来源雄安中国网的文章外,其他均为来源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负任何责任。

    (C)版权所有 雄安中国网     京ICP备170238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