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陶莉 浙江路产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新时代,我国国有企业面临着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求,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必须致力于探索和应用更为高效的审计方法,产出高品质的审计成果,以此为企业的稳健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大量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内部审计对完善企业组织结构发挥着重要作用,已然成为支撑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企业如何取得高质量审计成果
确保审计工作的方向正确。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要紧密结合所在企业的战略规划和实际运营情况,精准把握审计工作的重点和方向。在审计过程中,要准确识别政策执行存在的偏差,及时发现并督促纠正不足之处,确保审计工作既具针对性又富有实效性。
建立高效的工作机制。企业需要建立健全标准化、规范化的审计工作流程,涵盖编制审计计划、深入实施审前调查等各个环节。为整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企业需要建立健全审计问题整改清单制度,逐一确定整改责任人及整改时限,积极开展审计整改“回头看”工作,确保各项整改措施得到切实有效落实,推动审计问题整改形成完整的闭环管理体系。随后,企业还要明确审计监督与追责问责机制,对未按时完成整改或整改不力的部门和个人,依规进行严肃问责,从而有效提升审计工作效能。
强化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企业通过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和联合监管体系,汇聚各方监督力量,能够形成强大的监督合力,全面提升审计工作的水平。同时,企业促进各监督部门之间的紧密协作,加强对审计结果后续跟踪与评估的力度,能够确保审计提出的建议得到有效执行,进而推动问题得到彻底整改,从而使制度机制得到持续优化。
企业审计的实际案例
近年来,国有资产管理不善及运营质效低下等问题日益凸显。为此,各级政府积极响应,开展了针对低效无效资产的清理整治等专项行动。同时,审计部门也加大了对国有资产管理的监督与检查力度,力求使国有资产管理的规范有序,从而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自2023年以来,某国有二级公司在接受政府专项审计以及集团对公司前期资产管理绩效的专项审计中,被发现存在制度不健全、资产基本信息缺失等一系列问题。2024年3月,为有效盘活资产,进一步提高资产管理质效,防范经营管理风险,该公司结合年度审计计划以及前期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情况的“回头看”工作要求,举行了由内部审计机构牵头,纪检、法务、财务等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的专项审计。
该公司此次审计的目标较为明确,即进一步完善公司主营业务的风险管控体系,深入了解和掌握前期政府审计及专项审计所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全面提升公司资产运营管理水平,有效防范经营风险,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因此,该公司将此次审计的重点聚焦几个方面,公司资产运营相关的重大决策部署、年度重点工作任务的落实情况,以及前期审计反馈问题的整改成效及持续性等。在此过程中,该公司采取了如下措施:
深入业务流程,识别关键控制点和潜在风险点。为确保审计工作的全面覆盖与准确无误,审计组成员在正式进驻前,系统地了解了资产运营相关的各项管理制度,深入学习了公司资产运营所使用的合同管理、资产管理等系统的操作流程和功能。他们全面掌握了公司资产租赁业务在租前准备、租中管理、租后跟踪等各个环节的具体业务内容,细致识别了业务流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在此基础上,审计组对审计重点进行了针对性的调整与细化,从而有效提升了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精准收集数据,提升审计精准度与效率。审计组有效运用合同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以及财务管理系统等信息化工具,准确汇集了与审计目标紧密相关的各类数据信息。通过开展深入细致的数据挖掘与分析工作,进一步揭露公司资产运行管理中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点。随后,审计组精心选取关键核实内容,对公司资产管理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以及时效性进行了全方位核查,全面掌握了公司资产运营的实际状况。同时,深入挖掘潜在风险因素,特别关注了资产空置时间过长、租金延期拖欠问题突出等异常情况。
实地走访勘查,深入调查问题原因。审计组成员依据数据筛查分析结果,对部分房产的实地情况展开深入调查。通过实地走访,他们直观了解了房产的实际状况,掌握了承租单位的经营状况、公司租赁管理的具体流程等。这一过程进一步验证了数据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并深入揭示了问题的本质。例如,审计组发现某些房产设施老化现象严重,导致维修事项频繁发生,进而使资产运营成本大幅增加;商务楼由于空置较多,出租变得困难,导致资产长期闲置,无法有效发挥其价值等。
强化沟通交流,确保工作高效、结论准确。审计组与公司资产运营管理部门的员工进行了沟通,细致询问了业务人员具体的工作流程,以及他们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同时,审计组还与相关部门的负责人进行交谈,了解了部门间的协同配合程度。这些交流有助于审计组成员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运营情况,也进一步加强了审计组与业务部门的相互理解和信任。
此次专项审计,为决策层全面、准确地掌握了公司资产运营管理的总体状况提供了有力支持,使决策层能够清晰了解资产的分布状况、运营情况及租金收取详情。审计深入探究了瑕疵资产的成因及处置过程中面临的难题,为后续的确权与处理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审计反馈及随后的整改,该公司系统性地提高了资产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推动了资产运营管理制度的修订与完善工作。此外,公司还建立健全了应收款管理制度,规范了资产运营的操作流程,优化了租赁定价机制,并进一步加强了风险管理。这些举措促进了公司资产运营效率的提升、资源配置的优化,为资产运营管理业务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该公司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监管的新模式与新方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有效提升了监管的效率和质量。通过部门间的协同合作,实现了信息的互通共享和人才的交流互补,迅速弥补了审计人员在安全管理、法务等领域的短板,全面提升了审计团队的综合能力,提高了审计报告的质量。同时,在构建大监督体系的实践中,公司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