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健 潘青 江苏科技大学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向基层延伸,基层党组织在各地的各行各业中作用突显,党的旗帜在基层阵地高高飘扬;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指出,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
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直接关系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是全面从严治党在基层党组织贯彻延伸的必然选择,是新时代建设党的伟大工程、践行党的伟大历史使命的重要保证。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和阵地。新时代高校肩负“立德树人、德育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历史使命,需要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我们通过对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研究”的基金项目(编号:2020SJA2345)的充分论证得出一个结论: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关乎意识形态安全和核心价值观践行,关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的培养。
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
组织力提升的内涵解析
1850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者同盟书》中指出:“无产阶级政党应该使自己的每一个支部变成工人联合会的中心和核心。”列宁作为马克思和恩格斯理论的继承者,明确提出:“使基层组织真正成为而不是在口头上成为党的基本组织细胞;党支部应当成为在群众中进行鼓动工作、宣传工作和实际组织工作的据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围绕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经过了持续深入和不断完善的理论塑造与实践探索。1945年,党的七大系统总结了党支部“战斗堡垒”思想,标志着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在理论上的成熟;1977年,党的十一大首次在党章中提出“党的基层组织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的十四大党章提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这一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十六字方针;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大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组织力”是一个管理学的概念,对于基层党组织来说,组织力就是基层党组织凭借组织体系和组织资源,对社会进行引导、整合和动员的能力。学界以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为指导,借鉴西方组织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对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概念的基本共识,即“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是由一定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根据特定的目标任务以及在其职权范围内宣传上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和发动群众所焕发出来的动员力、发展力、监督力、管理力、执行力、知识力、战斗力、凝聚力形成的合力”。
高校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的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其组织力提升具有特殊的内涵。新时代高校需要直面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在功能职责上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社会服务、国际交流等多重职能。
综合新时代高校德育工作的核心职责使命,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内涵可以理解为保障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强化高校在人才培养中的政治功能,提升高校对思想文化的引领能力,在贯彻落实党领导高校健康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过程中所形成的涵盖政治领导力、组织协调力、群众号召力、改革创新力等在内的综合力。
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问题
个别党员干部政治意识弱化
高校党员干部是党中央方针政策和学校政策措施贯彻落实的核心和关键人物,但个别党员干部在思想层面存在理想信念动摇、政治立场不坚定、旗帜不鲜明的倾向,尤其在“双肩挑”背景下,由于科研工作的压力导致重科研、轻党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收缩,其直接表现为无法将党的正确主张转化为师生党员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缺少引领师生党员投身学校、干事创业的精神动力,缺少对师生党员的价值塑造和思想引领,最终导致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无法得到有效发挥。
基层党组织制度设计不完善
制度政策是基层党组织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的前提和保障,特别是在高校人员流转频繁,环境不断变化的背景下,制度完善和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显得尤为重要。在现实层面,部分高校基层党组织制度设计不健全,具体表现为支部设置方式单一,有组织却没有有效的组织生活,个别基层党组织缺乏新气象,无法完成围绕新形势、新问题的深层次学习和践行,业务工作和组织工作相互冲突消解,难以有效激发师生党员的工作热情。
基层党支部书记队伍对标高标准
近年来,中共教育部党组高度强调高校基层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要求基层党支部书记在政治上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和政治觉悟;在工作上要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生活中要善于联系和团结群众,同时还要具备相对较高的业务能力和党务创新能力。现有的高校基层党支部书记队伍对标相应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基层党支部职责履行有待完善
依托组织生活管理引导师生党员、服务广大师生是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基本职责,但由于组织生活质量不高,基本职责履行不利,导致基层党组织难以有效对师生党员进行管理,难以有效号召和凝聚广大师生,难以有效服务广大师生。部分基层党支部在组织生活方面重形式、轻内容,重入党前教育、轻入党后学习,“三会一课”制度落实不到位,政治理论学习形式单调枯燥,政治生活日益庸俗化、娱乐化,在理论与实践对接上存在断层,无法有效彰显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向心力、组织凝聚力、管理服务力。
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
组织力提升的路径
强化政治建设,坚持政治立党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我们党不断发展、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提升要始终将政治建设放在首位,要持续学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决策部署,不断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师德师风、教风学风建设为切入点,以“两学一做”“三会一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载体,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材建设、教学科研等各个环节严把政治观,严守政治立场,强化意识形态安全,要通过强化政治建设有效实现师生党员的思想引领和力量凝聚。
强化思想建设,坚持思想建党
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要注重师生党员的思想建设,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厚植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情怀,要以“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为抓手,充分利用中心组学习、师德师风建设、思政课程改革、课程思政探索等多个渠道,全方位运用“学习强国平台”“线上+线下”教学、“品牌互动”等多元载体全方位加强师生党员的思想建设,克服部分师生党员存在的历史虚无主义、精致利己主义、功利主义不良思潮在校园中的蔓延。
强化组织建设,推进理论强党
党的十九大以来,教育部不断提高高校党建工作质量的总体抓手,深化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意见》《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高校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目标指引。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已经成为涵盖“发展力、执行力、战斗力、知识力、动员力、监督力、管理力、凝聚力”在内的合力,这些合力的有效实现要依托高校党委主体责任的压实,基层党组织支部设置的优化以及基层党组织党群活动形式的创新。
强化纪律建设,坚守责任担当
加强党的纪律和作风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是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主要任务。当前,高校基层党组织存在不同程度的虚化、弱化和边缘化问题,要逐步健全监督、检查、考核制度,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正四风问题;要建立健全廉洁教育、监督、管理机制,重点解决日常管理宽松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顽疾,加大对违纪行为的曝光通报,整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构建,实现纪律约束、监督批评、教育关爱的有机结合。
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成效的好坏及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与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有着必然关系。高校基层党组织作为高校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的基层阵地,应该在准确厘清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前提下,明确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历史维度与现实路径,主动布局、通篇谋划,不断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完成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全面提升,完成好新时代赋予高校的使命与责任。